[发明专利]基于球头铣刀与工件接触区域的颤振稳定域叶瓣图建模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172976.0 申请日: 2017-03-22
公开(公告)号: CN106934170B 公开(公告)日: 2019-08-09
发明(设计)人: 李宏坤;代月帮;魏兆成 申请(专利权)人: 大连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G06F17/50 分类号: G06F17/50
代理公司: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代理人: 李晓亮;赵连明
地址: 116024 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基于球头铣刀与工件接触区域的颤振稳定域叶瓣图建模方法,以铣削系统二阶动力学方程的全离散时域求解法为主线,在球头铣刀单齿切削周期内是圆弧切削和时滞周期等于单齿切削周期的基础上,通过球头铣刀与工件的接触区域投影边界方程和切削刃不同时刻的投影方程,提取出在一个时滞周期内不同时刻参与切削的刀刃数目和参与切削刀刃的实际切削部位,构建出球头铣刀切削过程中颤振稳定域叶瓣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三轴机床上平面加工,获得球头铣刀获得球头铣刀与工件的在某个刀位点接触区域,运用该方法就能构建出该刀位点的叶瓣图。
搜索关键词: 基于 铣刀 工件 接触 区域 稳定 域叶瓣图 建模 方法
【主权项】:
1.基于球头铣刀与工件接触区域的颤振稳定域叶瓣图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球头铣刀‑工件动力学方程将球头铣刀刀具‑工件系统简化为二自由度系统,考虑进给方向x和法向y方向的刀具振动因素,建立动力学方程:其中,mtx为刀具系统x方向的模态质量,mty为刀具系统x方向的模态质量;ξx为刀具系统x方向的阻尼系数,ξy为刀具系统y方向的阻尼系数;ωnx刀具系统x方向的固有频率,ωny刀具系统y方向的固有频率;Ftx(t)和Fty(t)分别为作用在铣刀刀齿上的动态切削力在x,y方向上的分量;步骤2,求解球头铣刀刀齿上的动态切削力Ftx(t)和Fty(t)2.1)建立球头铣刀第j刀刃上第i个切削微元的几何模型,表示如下:其中,R为球头铣刀半径;β切削刃螺旋角;t为切削过程中的时间(s);k为第j刀刃上第i个切削微元的轴向接触角,在一个切削刃所能取值范围为[0,π/2];ψji(k)为切削刃微元径向滞后角;φ10(t)为第一个切削刃端点处转动的角度,n为刀具转速(r/min);φji(t)为第j刃上的第i个微元处瞬时径向接触角;Nf为切削刃数目;xji(t),yji(t),zji(t)表示球头铣刀第j刀刃上第i个切削微元在所建立的坐标系下的坐标值,第j刀刃上第i个切削微元t时刻在坐标系下所对应的xji(t),yji(t),zji(t)值与其在该时刻所对应的轴向角k存在一一映射关系;2.2)计算球头铣刀瞬时动态切削力球头铣刀第j刀刃上第i个切削微元轴向角为k,该微元所受的切向力dFt,jiji(t),k)、径向力dFr,jiji(t),k)、轴向力dFa,jiji(t),k)依次表示为:其中,h(φji(t),k)为第j刀刃上第i个切削微元瞬时切削厚度,包含静态瞬时切削厚度和动态瞬时切削厚度;Ktc为切向力系数;Krc为径向力系数;Kac为轴向力系数;db=R·dk,R为球头铣刀半径;2.2.1)根据公式(2.4)计算球头铣刀第j刀刃上第i个切削微元的瞬时动态切削厚度;所述的球头铣刀第j刀刃上第i个切削微元的轴向角为k;其中,x(t)‑x(t‑T),y(t)‑y(t‑T)表示当前时刻t和前一个刀齿切削(t‑T)时刻在x和y方向的动态振动矢量,T为时滞量,在高速切削的条件下,在单齿切削周期内是将铣刀运动视为圆弧切削、时滞周期视为单齿切削周期,则时滞量Nf为铣刀刀齿数,n为刀具转速(r/min);2.2.2)计算刀具瞬时动态切削力球头铣刀第j刀刃上第i个切削微元动态切削力如下:通过坐标变换,获得第j刀刃上第i个切削微元x,y方向动态切削力:表示为如下:其中,axx,ji(t)、axy,ji(t)、ayx,ji(t)、ayy,ji(t)由如下公式(2.8)计算:确定每个参与切削的切削刃在t时刻的最小轴向角和最大轴向角,通过公式(2.9)得到球头铣刀上的瞬时动态切削力;其中:则步骤1中所建立的球头铣刀刀具‑工件动力学方程如公式(2.11)表示:进一步转化为公式(2.12):步骤3,根据球头铣刀与工件的接触区域边界方程半解析建模法,得到球头铣刀与工件的接触区域;3.1)确定球头铣刀与工件的接触区域边界的组成铣刀球头半径为R,球头铣刀在三轴数控机床上进行平面铣削,轴向切削深度为L_jg,相邻切削刀轨间距为L_xl;球头铣刀与工件切触区域边界由1‑3号线组成,1号线为铣刀球头与工件加工表面的交线,2号线为铣刀球头与工件过渡表面的交线,3号线为铣刀球头与前一次走刀在工件的加工痕迹的交线;另外4号线为前一次走刀在工件加工表面留下的加工痕迹,5号线为本次走刀与前一次走刀在工件已加工表面留下的加工残余最高点组成的直线;以球头铣刀的顶点为坐标系原点,建立刀位点的三维直角坐标系;球头铣刀在轴线为Z轴,Z轴正方向远离球头铣刀的顶点;铣刀的进给方向为X轴,正方向与刀具进给方向相同;Y轴正方向指向工件待加工表面;则在X‑Y坐标系下,铣刀球头的方程为x2+y2+(z‑R)2=R2;3.2)1号线在X‑Y坐标平面内投影为该方程x2+y2=R2‑(R‑L_jg)2的一部分;3.3)2号线在X‑Y坐标平面内投影为该方程为x=0的一部分;3.4)3号线在X‑Y坐标平面内投影方程为六次多项式方程的一部分;1‑3号线在X‑Y平面的投影共同围成的区域就是在轴向切削深度为L_jg时球头铣刀与工件的接触区域在X‑Y平面的投影;步骤4,全离散化处理球头铣刀刀具‑工件动力学方程4.1)获取球头铣刀刀具‑工件动力学方程空间状态形式将公式(2.12)所示的球头铣刀刀具‑工件动力学方程表示为如下所示的空间状态方程:其中,t为时间变化;T为时滞量,在高速切削的条件下,在单齿切削周期内是将铣刀运动视为圆弧切削、时滞周期视为单齿切削周期,则时滞量Nf为铣刀刀齿数,n为刀具转速(r/min);ξx为刀具系统x方向的阻尼系数,ξy为刀具系统y方向的阻尼系数;ωnx刀具系统x方向的固有频率,ωny刀具系统y方向的固有频率;axx(t),axy(t),ayx(t),ayy(t)如公式(2.10)所示;4.2)对空间状态方程进行全离散化处理将时滞周期T(Nf为铣刀刀齿数,n为刀具转速,单位为r/min)等分为m个时间间隔,即T=mτ,在第p个离散时间间隔[tp,tp+1]内,将表示为将u(tp)表示将u(tp‑T)表示为表示为:进一步简化为:由于为可逆矩阵,则公式(4.4)表示为如下形式:则公式(4.5)表示为:up+1=Mpup+Npup‑m+Npup‑m+1       (4.5)其中,步骤5,根据球头铣刀切削刃与接触区域边界在X‑Y平面投影方程上的交点,确定tp时刻的axx,p,axy,p,ayx,p,ayy,p值;在tp时刻,按照公式(2.1)将球头铣刀全部切削刃投影到步骤3中所建立的X‑Y坐标系下,其中n为刀具转速r/min,j从1到Nf,k从0到π/2;若第j条切削刃在tp时刻和刀具‑工件接触区域边界在X‑Y坐标系下的投影区域不存在交集,说明该切削刃此刻没有参与切削,则该切削刃在tp时刻所对应的kmax,j和下限kmin,j值都为零;若第j条切削刃在tp时刻与刀具‑工件接触区域边界在X‑Y坐标系下的投影区域存在交集,说明该切削刃此刻参与了切削,下面就要确定该切削刃在tp时刻具体参与切削的片段数目和每个参与切削的片段所对应的kmax,j和kmin,j值;在X‑Y坐标系下,第j条切削刃在tp时刻的投影被接触区域投影截断,处于接触区域投影内的切削刃片段的数目就是该时刻第j条切削刃参与切削片段的个数;通过第j条切削刃在tp时刻在X‑Y坐标系下的投影方程、刀具‑工件接触区域边界在X‑Y坐标系下的投影方程和公式(2.1)计算出各个参与切削的片段的最大轴向角和最小轴向角,其中最大轴向角即为在tp时刻该切削片段在公式(4.5)中所对应上限值kmax,j,最小轴向角即为在tp时刻该切削片段在公式(4.5)中所对应的下限值kmin,j;获得第j条切削刃各个参与切削片段的kmin,j和kmax,j值之后,通过公式(4.5)计算出在tp时刻第j条切削刃在axx,p,axy,p,ayx,p,ayy,p中所对应部分的值;通过以上步骤,获得各个切削刃在tp时刻第j条切削刃在axx,p,axy,p,ayx,p,ayy,p中所对应部分的值,经过公式(4.5)便能计算出tp时刻的axx,p,axy,p,ayx,p,ayy,p;步骤6,判断刀具转速为n,轴向切削深度为L_jg时的刀具‑工件系统稳定性在步骤5的基础上,建立系数矩阵Cp,该矩阵满足离散映射:vp+1=Cpvp;vp是个(2m+4)维的向量:矩阵Cp为(2m+4)维矩阵:其中,令矩阵矩阵PK等于公式(4.5)中的Mp,矩阵RK等于式公式(4.5)中的Np;通过使用一系列离散Cp(p=0,1,2…,m‑1),构建时滞周期T内的过渡矩阵Φ,亦即:vp=Φv0      (4.6)式中,Φ定义为:Φ=Cm‑1Cm‑2…C1C0;铣削稳定性通过Floquet理论判定,当传递函数Φ所有特征值的模均小于1时,说明在该刀具转速和轴向切深下,系统稳定;当传递函数Φ所有特征值的模的最大值大于1时,说明在该刀具转速和轴向切深下,系统不稳定;传递函数Φ所有特征值的模的最大值等于1,说明在该刀具转速和轴向切深下,该系统处于临界状态;步骤7,构建叶瓣图在刀具转速一定的情况下,改变刀具的轴向切深情况,按照上面的步骤,获取该转速下,临界轴向切削深度;改变刀具转速,获取对应的临界轴向切削深度,构建出临界轴向切削深度随刀具转速变化的函数关系,即叶瓣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72976.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