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电极结构的阻挡杂质带探测器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7515.3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73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陈雨璐;王晓东;王兵兵;潘鸣;侯丽伟;谢巍;臧元章;张传胜;周德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31/09 | 分类号: | H01L31/09;H01L29/06;H01L3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06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电极结构的阻挡杂质带探测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制备背电极结构的阻挡杂质带探测器;步骤2,封装完成制备的背电极结构的阻挡杂质带探测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利用银胶将负电极和金属基板粘合在一起,通过引线键合工艺分别在正电极和金属基板处引出金线,分别连接至金属基板的邻近针脚上,避免了传统制备方法需深孔刻蚀负电极,解决了传统刻蚀工艺对器件造成损伤的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结构 阻挡 杂质 探测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背电极结构的阻挡杂质带探测器的制造方法,背电极结构的阻挡杂质带探测器包括:高导硅衬底;硅掺磷吸收层,硅掺磷吸收层设置在高导硅衬底上;高纯硅阻挡层,高纯硅阻挡层设置在硅掺磷吸收层上;电极过渡区,电极过渡区设置在高纯硅阻挡层上;正电极区,正电极区设置在电极过渡区上,在正电极区上设有正电极引线;负电极区,负电极区设置在高导硅衬底的底部;金属基板,负电极区通过导电银胶与金属基板连接,在金属基板上设有负电极引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制备背电极结构的阻挡杂质带探测器;步骤2,封装完成制备的背电极结构的阻挡杂质带探测器;步骤1包括:步骤1.1,清洗高导硅衬底;步骤1.2,在高导硅衬底上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生长硅掺磷吸收层,厚度为30μm,掺杂浓度为5×1017cm‑3;步骤1.3,在硅掺磷吸收层上使用化学气相外延生长高纯硅阻挡层,表层杂质浓度低于1×1013cm‑3,厚度为5μm,过渡区厚度为3μm;步骤1.4,在高纯硅阻挡层表面甩正胶,进行第一次光刻,厚度1.5μm,曝光显影;步骤1.5,采用电子束蒸发工艺,在高纯硅阻挡层表面蒸镀光刻标记,真空度5×10‑4Pa,电子束能量100KeV,依次蒸镀Ti、Au金属膜,厚度分别为20nm、150nm;步骤1.6,采用丙酮进行浮胶,80℃水浴30分钟,超声清洗20分钟,异丙醇超声清洗5分钟,去离子水冲洗,氮气吹干,在高纯硅阻挡层表面获得光刻标记;步骤1.7,在高纯硅阻挡层表面甩正胶,进行第二光刻,厚度2μm,曝光显影;步骤1.8,采用离子注入工艺,将磷离子注入到高纯硅阻挡层,注入能量40KeV,注入剂量2×1014cm‑2,形成电极过渡区;步骤1.9,采用丙酮进行光刻胶剥离,去除高纯硅阻挡层表面离子注入区域以外的光刻胶,并依次用异丙醇、去离子水清洗,氮气吹干,获得电极过渡区;步骤1.10,在氮气气氛中进行快速热退火,退火温度为950℃,在950℃下保持10秒,修复注入损伤,激活掺杂离子;步骤1.11,在电极过渡区上甩正胶,进行第三次光刻,厚度2μm,曝光显影,获得圆形正电极区域;步骤1.12,采用氩气等离子体去胶工艺,去除显影后正电极区域残留的光刻胶底膜;步骤1.13,采用电子束蒸发工艺生长正电极区,真空度5×10‑4Pa,电子束能量100KeV,依次蒸镀Ti金属膜、Al金属膜、Ni金属膜和Au金属膜,Ti金属膜、Al金属膜、Ni金属膜和Au金属膜的厚度分别为20nm、150nm、30nm、100nm;步骤1.14,采用丙酮进行浮胶,80℃水浴30分钟,超声清洗20分钟,异丙醇超声清洗5分钟,去离子水冲洗,氮气吹干,获得正电极;步骤1.15,采用电子束蒸发工艺在高导硅衬底的底部生长负电极区,真空度5×10‑4Pa,电子束能量100KeV,依次蒸镀Ti金属膜、Al金属膜、Ni金属膜和Au金属膜,Ti金属膜、Al金属膜、Ni金属膜和Au金属膜的厚度分别为20nm、150nm、30nm、100nm;步骤1.16,使用退火炉,退火温度为400℃,在400℃下保持30分钟,以使蒸镀金属合金化,形成良好欧姆接触;步骤1.17,在电极过渡区上甩正胶,进行第四次光刻,厚度1.6μm,曝光显影,以形成加厚电极区域窗口;步骤1.18,采用氩气等离子体去胶工艺,去除曝光显影后残留的光刻胶底膜;步骤1.19,采用电子束蒸发工艺加厚正电极,真空度5×10‑4Pa,蒸发速率1nm/s,依次蒸镀Ni金属膜和Au金属膜,Ni金属膜和Au金属膜的厚度分别为20nm、260nm;步骤1.20,采用丙酮进行浮胶,80℃水浴30分钟,超声清洗30分钟,异丙醇超声清洗5分钟,去离子水冲洗,氮气吹干,至此器件制备完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87515.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 基本电气元件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