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材料减振器的变阻尼变刚度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10137.9 | 申请日: | 2017-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34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毕凤荣;曹荣康;马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53 | 分类号: | F16F9/53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 代理人: | 程毓英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材料减振器的变阻尼变刚度控制方法,针对一种智能材料减振器进行控制,此种减振器包括缸筒2和置于其内的传力弹簧12,缸筒2内放置有变刚度机构,拉力弹簧12置于变刚度机构的上方,在变刚度机构主体的侧面设置有下线圈绕组3,缸筒2的底部作为减振器固定端;拉力弹簧12的上端与活塞16相连,活塞16作为减振器活动端,在拉力弹簧12上方设置有由超磁致伸缩材料7制成的块体,块体的外形与活塞16的下部相匹配,在块体的侧面设置有上线圈绕组8,上线圈绕组的外周与缸筒2相接触;根据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振动信号大小,通过控制上线圈绕组8以及下线圈绕组3通电电流的大小,分别进行减振器阻尼及刚度的控制。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材料 减振器 阻尼 刚度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智能材料减振器的变阻尼变刚度控制方法,针对一种智能材料减振器进行控制,此种减振器包括缸筒(2)和置于其内的传力弹簧(12),缸筒(2)内放置有变刚度机构,传力弹簧(12)置于变刚度机构的上方,变刚度机构的主体由硅钢片(14)与磁流变弹性体薄片(15)相互叠加组成,在变刚度机构主体的侧面设置有下线圈绕组(3),缸筒(2)的底部作为减振器固定端;传力弹簧(12)的上端与活塞(16)相连,活塞(16)作为减振器活动端,在传力弹簧(12)上方设置有由超磁致伸缩材料(7)制成的块体,块体的外形与活塞(16)的下部相匹配,在块体的侧面设置有上线圈绕组(8),上线圈绕组的外周通过摩擦片(9)与缸筒(2)相接触;根据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振动信号大小,通过控制上线圈绕组(8)以及下线圈绕组(3)通电电流的大小,分别进行减振器阻尼及刚度的控制:控制通过上线圈绕组(8)的电流大小并产生不同磁感应强度大小的磁场,使由超磁致伸缩材料(7)制成的块体的伸缩率发生变化,进而挤压摩擦片(9)使之与缸筒(2)的内缸壁正压力改变进而改变接触库伦阻尼大小;控制通过下线圈绕组(3)的电流大小并产生不同磁感应强度大小的磁场,使磁流变弹性体薄片(15)的挤压刚度发生变化,多层磁流变弹性体薄片(15)与硅钢片(14)相互叠加并串联传力弹簧(12)共同调节减振器刚度变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10137.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