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诱导制备硅纳米线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06437.X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5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黄仕华;刘剑;井维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4/35 | 分类号: | C23C14/35;C23C14/14;C30B29/06;C30B23/08;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6 | 代理人: | 朱枫 |
地址: | 32100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诱导制备硅纳米线的方法,纳米线的生长温度为250~400 0C,最优化的生长温度为350 0C,随着温度的升高,纳米线的长度先增加后减少,当生长温度高于350 0C,在硅纳米线的顶端形成较大的锡‑硅合金液滴,并且锡纳米线的长度开始减少,硅纳米线中存在一个混合的硅非晶和纳米晶相,且纳米晶相随着生长温度的升高而快速地增加。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诱导 制备 纳米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低温诱导制备硅纳米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骤:1)金属锡薄膜的磁控溅射生长:将衬底材料装入进样真空室,控制真空室的气压达到5×10‑4 Pa,通入20 sccm的氩气,调节反应真空室内的气压达到1.0 Pa时,打开锡靶的溅射电源;开始锡薄膜生长前,先进行30分钟的预溅射,去除锡靶材表面的氧化层;预溅射完成后,打开反应室和进样室的插板阀,将样品送入反应室,并将样品进行定位;采用直流溅射,溅射功率60W,溅射温度为室温,溅射时间为20分钟;生长完成后锡薄膜的典型厚度为100 nm;2)非晶硅薄膜的磁控溅射生长:在完成锡薄膜的生长后,将生长有一层锡薄膜的衬底材料加热至250~400℃,在原位开始生长非晶硅薄膜;其生长工艺和步骤与步骤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采用射频溅射,溅射功率20W,溅射温度为250~400℃,溅射时间为80分钟;生长完成后非晶硅薄膜的典型厚度为200 n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06437.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