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料组件控制棒抽插力检测装置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1251641.X 申请日: 2016-12-30
公开(公告)号: CN108269630A 公开(公告)日: 2018-07-10
发明(设计)人: 赵金;杨鹏;唐荣涛;杨进;李皓波;李平 申请(专利权)人: 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21C17/10 分类号: G21C17/10
代理公司: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代理人: 张檑
地址: 644000***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属于核燃料元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料组件控制棒抽插力检测装置。本发明的燃料组件控制棒抽插力检测装置,包括:底板、滑块、支撑座、保护框架、标准控制棒组件、测力计、升降电机、旋转臂、定位机构、旋转电机、立柱和控制柜。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检测装置,因燃料组件抽插力测试数量巨大,伸缩臂反复前进、后退,并负载整个控制棒组件重量,伸缩臂易产生变形,影响伸缩臂精确定位,最终影响测试精度的技术问题,通过悬臂旋转,确保燃料组件吊运路线通畅,达到生产制造流程及节奏流畅、紧凑的效果。并且不会产生变形,在开展大数量测试时不会影响测试精度。
搜索关键词: 燃料组件 抽插 力检测装置 控制棒 伸缩臂 控制棒组件 影响测试 变形 底板 核燃料元件 保护框架 定位机构 检测装置 升降电机 旋转电机 测力计 控制柜 力测试 旋转臂 支撑座 吊运 滑块 立柱 悬臂 紧凑 通畅 制造 测试 节奏 生产
【主权项】:
1.一种燃料组件控制棒抽插力检测装置,包括:底板(1)、滑块(2)、支撑座(3)、保护框架(5)、标准控制棒组件(6)、测力计(7)、升降电机(8)、旋转臂(9)、定位机构(10)、旋转电机(11)、立柱(12)和控制柜(1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设置于地坑底部,底板(1)上设置有滑轨两根,滑块(2)安装于滑轨之上,能够沿滑轨来回移动;所述支撑座(3)与滑块(2)固定连接,待进行控制棒抽插力检测的燃料组件(4)设置于支撑座(3)之上,通过滑动滑块(2)能够调整所述燃料组件(4)的位置;所述保护框架(5)通过保护框架支撑柱(501)安装于地坑侧方,位于燃料组件(4)的上方,用于保护和定位标准控制棒组件(6);所述保护框架(5)还具有旋转手柄(502)、滑块(503)、连杆(504)、保护卡(505)和保护块(506);所述旋转手柄(502)上固定连接有丝杠,所述滑块(503)通过两侧的滑杆保护框架支撑柱(501)之上,且滑块(503)能够沿所述滑杆的轴向来回滑动;滑块(503)的中部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丝杠安装于所述螺纹通孔中,丝杠的外螺纹与螺纹通孔的内螺纹啮合,通过旋转手柄(502)的转动能够带动滑块(503)沿滑杆的轴向来回滑动;一对连杆(504)活动链接与滑块(503)的两侧,一对保护卡(505)分别与一对连杆(504)活动链接,使得一对保护卡(505)能够在滑块(503)的带动下相向或背离转动,从而对应实现保护框架(5)的合拢和打开;所述保护卡(505)具有与燃料组件(4)外形相适应的内部轮廓,从而实现对燃料组件(4)夹持;所述保护块(506)设置于保护卡(505)的内侧面,用于防止保护卡(505)夹伤燃料组件(4);所述立柱(12)设置于地坑侧方,其顶部安装有旋转臂(9),所述旋转臂(9)能够绕立柱(12)的轴向转动;所述旋转电机(11)安装于立柱(12)之上,用于带动旋转臂(9)转动,所述定位机构(10)设置于立柱(12)之上,用于定位旋转臂(9)的转动目标位置,防止旋转臂(9)转动过位;升降电机(8)设置于旋转臂(9)之上,升降电机(8)的转轴上缠绕有钢丝绳,升降电机(8)转动时带动钢丝绳缠绕,从而提拉悬挂于钢丝绳上的部件;所述测力计(7)悬挂于钢丝绳上,标准控制棒组件(6)悬挂于测力计(7)之上,通过测力计(7)检测标准控制棒组件(6)的抽插力;所述控制柜(13)用于实现对升降电机(8)和旋转电机(11)的开关控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未经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251641.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兆赫兹电荷交换谱诊断系统-201611257377.0
  • 余德良;陈文锦 -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 2016-12-30 - 2019-10-22 - G21C17/10
  • 本发明属于可见光谱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兆赫兹电荷交换谱诊断系统。本发明的兆赫兹电荷交换谱诊断系统,包括光学成像系统、传输光纤、大口径透射式体光栅光谱仪、传输光纤阵列、光电转换装置和数据采集与存储系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测量等离子体温度和旋转速度的系统时间分辨过低,严重影响了科研人员对瞬态物理过程的理解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系统,可靠性好,光谱分辨能力高,时间分辨能力强。克服了传统电荷交换复合谱系统测量离子温度和旋转速度时间分辨低的缺点,使离子温度和旋转速度时间分辨达到兆赫兹量级,实现该物理量测量质的飞跃。
  • 一种对中装置-201920193773.4
  • 卫晓春;顾晓建;戚丹鸿;何雅杰;米大为;李延葆;徐杰;梅芳;唐剑锋;杨勋 - 上海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
  • 2019-02-12 - 2019-10-18 - G21C17/10
  • 本实用新型一种对中装置,包括一第一对中模板和一第二对中模板,所述第一对中模板包括一第一对中孔及至少一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对中模板包括一第二对中孔及至少一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对中模板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固定在一第一受测物上,所述第二对中模板通过所述第二定位孔固定在一第二受测物上,所述第一对中孔与所述第二对中孔相对设置,通过获取所述第一对中孔与所述第二对中孔的对中度得到所述第一受测物与所述第二受测物的对中度;本实用新型便捷、高效、精准地测量对中度,适用于需要进行对中测量的物体,提高了工作效率。
  • 一种高温钠中裂变产物滞留因子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系统-201711390849.4
  • 王荣东;朴君;姚泽文;杜海鸥;谢淳;任丽霞;韩新梅;崔振铎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2017-12-21 - 2019-10-15 - G21C17/10
  • 本发明属于核安全评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温钠中裂变产物滞留因子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系统。所述的测量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将加热容器中的钠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按照一定比例与裂变产物模拟物进行混合;(2)所述的裂变产物模拟物在所述的加热容器中实现从钠池到覆盖气体的迁移;(3)通过对所述的覆盖气体的取样和化学检测计算出所述的裂变产物模拟物从所述的钠池到所述的覆盖气体的所述的滞留因子。利用本发明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系统,能够保证滞留因子测量的真实性,更好的支撑池式钠冷快中子反应堆的放射性源项分析过程。
  • 一种反应堆功率系数测量方法-201710936814.X
  • 蔡光明;胡娟;耿飞;程宏亚;孟凡锋;李振振;郑东佳;鲁忆迅;吴敏杰 - 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
  • 2017-10-10 - 2019-09-17 - G21C17/10
  • 本发明属于核电厂反应堆物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应堆功率系数测量方法。反应堆核裂变反应达到稳定临界后,堆芯功率为P1,堆芯反应性为ρ1,向反应堆引入正反应性,使反应堆功率持续增长,期间保持开始和最终控制棒棒位不变,由燃料发热效应导致的功率增长给堆芯带来负反应性反馈,最终堆芯反应性逐渐下降至0,此时堆芯功率为P2,堆芯反应性为ρ2,计算堆芯反应性的变化ρ1‑ρ2与功率变化P1‑P2的比值即为测量得到的功率系数。本发明可以在不同类型反应堆临界后零功率平台下开展试验测量,准确的得到反应堆功率系数。
  • 一种破损燃料组件鉴定方法-201610812842.6
  • 孟凡锋;耿飞;张鹏;蔡光明 - 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
  • 2016-09-09 - 2019-09-17 - G21C17/10
  • 本发明属于核电厂核燃料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破损燃料组件鉴定方法。本发明通过考虑在线啜吸装置工作物理机理,根据在线啜吸装置测量数据随时间的变化、随统计频谱的变化来判断燃料组件是否破损。利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燃料在线啜吸疑似破损组件鉴定准确性,提高燃料在线啜吸检查的效率,节省卸料时间。
  • 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下部Ω焊缝检测工具-201821883085.2
  • 马尚国;刘英学;孙炳通;贾立博;陈愿 - 中核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2018-11-15 - 2019-09-17 - G21C17/10
  •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电站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下部Ω焊缝检测工具。该工具由主尺和三个滑尺组成,主尺侧面标有距离刻度,通过调整上滑尺来确定S曲面上端部边界,调整下滑尺来确定S曲面下端部边界,上下调整移动滑尺可以确定不同检测区域的范围及缺陷所在位置的相对尺寸,移动滑尺在焊缝处可以测量焊缝余高。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工具可以方便快捷确定检测区域、测量焊缝余高及辅助绘制边界,确保检测评判真实无误。该检测工具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广。不仅可用于控制棒驱动机构下部Ω焊缝的检修,还可以用于工作人员不能触摸或靠近时,或盲室内的设备检测检修,尤其对于具有凹陷的设备检测检修具有重要意义。
  • 反应堆源项屏蔽分析方法及系统-201610987540.2
  • 王常辉;余慧;胡也;孙业帅;宋文;陈义学 -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2016-11-09 - 2019-09-03 - G21C17/10
  • 本发明提出一种反应堆源项屏蔽分析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1:从布置在反应堆堆芯的燃料组件中选取目标三维燃料组件;A2:获取目标三维燃料组件的材料信息;A3:根据材料信息获取对应材料的核素信息,并根据核素信息得到堆芯源项的计算模型;A4:根据计算模型,得到核素信息随时间的变化信息,并存储核素信息随时间的变化信息。本发明能够实现建模的自动化与精细化,提高了反应堆的屏蔽分析精度,并能够实现对单个燃料组件的源项分析。
  • 核电站动态刻棒现场实施方法-201710648011.4
  • 李志军;郭远熊;谭世杰;李文;胡汝平;冯晓明;徐志献;彭松;赵兵全;易林;洪志强;张享明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 2014-08-15 - 2019-08-23 - G21C17/10
  • 本发明涉及核电站动态刻棒现场实施方法,包括:测量过程中的空间效应修正、本底补偿电流的确定、刻棒顺序、零功率物理试验顺序的优化、以及先进反应性仪的设置和检查等。对于本发明的改进而得到的动态刻棒现场实施方法中,每组控制棒都独立测量,没有干涉效应,棒价值不依赖参考棒的价值,测量结果可靠性高;测量过程没有硼化稀释操作,能达到的最大反应性取决于初始状态的反应性,更加安全;测量操作简单,大幅度降低人为错误概率;可以提供以位置为函数的控制棒价值,提供更多的数据验证安全分析所需要的堆芯设计计算模型;提高了测量效率,每次大修中大幅度节省大修关键路径时间至少十几个小时;减少控制棒的移动和放射性废物的排放。
  • 一种自适应对中核燃料组件多功能检测装置-201822013202.6
  • 李满宏;王经天;张明路;周文林;陈俊杰 - 河北工业大学
  • 2018-12-03 - 2019-07-26 - G21C17/10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对中核燃料组件多功能检测装置,包括氧化膜厚度检测机构、自适应柔性对中检测机构和柔性联动进给机构;所述氧化膜厚度检测机构包括电涡流探头支撑座、电涡流探头和防辐射隔热端盖;所述自适应柔性对中检测机构包括长对中杆、前端支撑套、球副座、定平台、固定座、位移传感器后固定轴、位移传感器后轴、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前轴、动平台和短对中杆;所述柔性联动进给机构包括气囊、气压传感器、弹簧和压力传感器。该装置结构紧凑、安装方便、作业安全可靠、能够自适应对中各种位姿与变形下的核燃料棒,能够柔性进给、柔性接触和柔性测量,可实现核燃料组件氧化膜厚度、核燃料组件整体变形等多种参数的高精度检测。
  • 一种核电站一回路净化系统硼酸饱和的量化控制方法-201610447695.7
  • 高昀;胡海;李锋;王旭初;苏凯;王宇宙 -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 2016-06-20 - 2019-07-12 - G21C17/10
  •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一回路净化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核电站一回路净化系统硼酸饱和的量化控制方法:计算出一回路净化系统KBE50AT001和KBE10AT002在一回路硼酸浓度条件下的交换容量C交换容量;根据上述得到的交换容量C交换容量,计算出KBE50AT001和KBE10AT002硼酸饱和所需要的一回路硼酸体积V;采用上述确定的体积V,对KBE50AT001中的阴树脂进行开式量化饱和;采用上述确定的体积V,对一回路净化系统阴床KBE10AT002中的阴树脂进行开式量化饱和。该方法实现一回路净化系统的量化硼酸饱和工艺,减少大修工期和进入一回路的杂质量,优化一回路水质控制。
  • 一种用于回转体零件内表面无损检测的扫查器-201711444533.9
  • 胡啸;李瑞峰;陈胜宇;王万国;崔洪岩;邵文斌;吴海林 -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2017-12-27 - 2019-07-05 - G21C17/10
  • 本发明涉及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回转体零件内表面无损检测的扫查器。该扫查器中周向驱动电机安装在基座上盖上,并可驱动安装在基座上盖中心轴线方向的中空旋转轴转动;在基座壳体内分布安装有上定位环,在基座壳体的下方设有底座,并在底座上设有下定位环,通过底座与基座壳体的上下移动,带动下定位环相对于上定位环上升或下降,实现安装基座与待检测回转体零件的定位安装;涡流检查及视频检查设备位于回转体零件的内壁中,利用周向驱动电机驱动涡流检查模块或视频检查模块旋转进行检查。该装置操作便捷,可高效完成零件自动化无损检测,适应批量零件的检测;该扫查器既能实施零件内壁涡流检测,也可实施内壁的高清视频检测。
  • 一种基于等效容积测量的核燃料组件内部变形检测装置-201821929777.6
  • 李满宏;周文林;张明路;王经天;陈俊杰 - 河北工业大学
  • 2018-11-22 - 2019-07-05 - G21C17/10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等效容积测量的核燃料组件内部变形检测装置,包括燃料棒形变检测机构、活塞杆推进机构和回转驱动机构;本装置结构小巧紧凑,在检测过程中无需对核燃料组件拆解,即可直接进入核燃料组件内部各燃料棒间狭小间隙,对其内部燃料棒进行变形检测;采用等效容积测量的变形检测原理,有效减小装置体积的同时,大幅提高了装置的灵敏度;可完成对360°范围内周边燃料棒的多点逐步检测,并同时获得燃料棒的直径及整体变形情况,检测范围全面;具备柔性接触与柔性测量性能,能够自适应各种变形下的燃料棒位姿,实现高温高辐照环境下对燃料棒变形的高精度检测。
  • 堆芯核仪表装置-201680090786.8
  • 齐藤敦;相场俊英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2016-11-22 - 2019-07-05 - G21C17/10
  • 本发明的堆芯核仪表装置中,将非接触传感器应用于拉出限位开关和安全限位开关,排除驱动用电缆及套管配管与上述两个限位开关之间的接触,从而避免两个限位开关发生磨损。此外,排除套管配管与两个限位开关之间的接触来防止因套管配管的振动而导致的误检测,由此来提高检测器通过的精度。
  • 一种换棒组件再入堆的安全评价方法-201710536760.8
  • 黄翔;那福利;高拥军;陈秋炀 -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2017-07-04 - 2019-07-02 - G21C17/10
  •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棒组件再入堆的安全评价方法,(1)、判断堆芯装载的方案是否满足设定的适用范围,若是则进行步骤(2);(2)、对受反应性影响的堆芯物理参数,以及对FSAR中受F△H增大可能影响的RCCA失控抽出事故、弹棒事故、功率能力验证分别进行评价,若评价结果均满足要求,则进行步骤(3),反之进行步骤(4);(3)、对换棒组件的燃料棒性能进行评价,若评价结果满足要求,则堆芯装载方案的安全性得以最终确认,否则,进行步骤(4)或者由燃料工程师给出评估结果;(4)、重新设计堆芯装载方案。本发明易于被国家核安全监管机构认可,可全面且保守的进行反应堆安全评价,无需更改现有换料安全评价框架,可操作性强。
  • 一种改进式线圈离散线圈分组棒位探测器-201821879291.6
  • 李梦书;何正熙;黄可东;于天达;李国勇;郑杲;唐向东;许明周;杨博;何佳佶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2018-11-14 - 2019-06-25 - G21C17/10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式线圈离散线圈分组棒位探测器,包括依次设置的A、B、C、D、E五组线圈,每组线圈均包括多个离散线圈,所述A组线圈为靠近控制棒驱动机构的线圈,所述A组线圈中距离控制棒驱动机构最近的第n个离散线圈单独分为A0组,A组线圈中剩余离散线圈分为A1组,n≤3,且n为正整数;A0组线圈和A1组线圈相互独立设置,A0组、以及A1组中的离散线圈在各自对应的组中依次串联连接、且相邻连个离散线圈反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离散测量线圈的分组结构,能降低控制棒驱动机构对棒位探测器的磁场干扰,有效地提高控制棒的测量精度,本实用新型广泛适用于现有的压水堆核电站,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 一种对中装置及其对中测量方法-201910111152.1
  • 卫晓春;顾晓建;戚丹鸿;何雅杰;米大为;李延葆;徐杰;梅芳;唐剑锋;杨勋 - 上海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
  • 2019-02-12 - 2019-06-21 - G21C17/10
  • 本发明一种对中装置及其对中测量方法,包括一第一对中模板和一第二对中模板,所述第一对中模板包括一第一对中孔及至少一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对中模板包括一第二对中孔及至少一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对中模板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固定在一第一受测物上,所述第二对中模板通过所述第二定位孔固定在一第二受测物上,所述第一对中孔与所述第二对中孔相对设置,通过获取所述第一对中孔与所述第二对中孔的对中度得到所述第一受测物与所述第二受测物的对中度;本发明便捷、高效、精准地测量对中度,适用于需要进行对中测量的物体,提高了工作效率。
  • 一种核反应堆次临界度测量方法-201710843779.7
  • 汪文聪;刘才学;黄礼渊;吴明昌;杨永木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2017-09-19 - 2019-06-07 - G21C17/1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次临界度测量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概率论算法结合物理计算来测量反应堆次临界度的方法,本发明针对现有反应堆次临界度测量方法基于点堆模型的不足,通过物理模型计算修正因子,建立了一种能够消除点堆模型测量误差的反应堆次临界度测量方法;采用基于高精度三维物理模型计算的修正因子,改进了原有次临界度测量方法的不足,提高了次临界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RPI棒位探头线圈测试系统及方法-201710522748.1
  • 李生茂;刘美军;孙辉;宫任;李阳;庄品超;娄毅;张军;罗红波 -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2017-06-30 - 2019-06-07 - G21C17/1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PI棒位探头线圈测试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操作软件,发出测量开关信号;输入输出单元根据测量开关信号发出测量指令,采集参数测量结果并输出至操作软件;集成控制单元根据测量指令输出位识别指令,并向输入输出单元反馈一触发信号;参数测量单元连接至少一个RPI棒位探头上的初级线圈、辅助线圈和次级线圈,根据位识别指令测量每个线圈的电阻数据、绝缘数据并输出参数测量结果至输入输出单元。本发明的RPI棒位探头线圈测试系统及方法中,通过集成控制单元控制参数测量单元的参数测量,使得输入输出单元采集参数测量结果,可有效提高现场数据的可靠性、一致性,避免人因失误造成的数据失真,缩短大修工时及人力投入。
  • CRDM线圈测试系统及方法-201710522171.4
  • 刘美军;李生茂;娄毅;罗红波;张军;王斌;孙波;高夫领 -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2017-06-30 - 2019-06-04 - G21C17/1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RDM线圈测试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操作软件,提供人机交互界面,发出测量指令并采集测量信号生成报表;输入输出单元根据测量开关信号发出测量指令,采集参数测量结果并输出至操作软件;集成控制单元根据测量指令输出位识别指令,并反馈一触发信号;参数测量单元连接CRDM上的夹持线圈、移动线圈和提升线圈,根据位识别指令测量每个线圈的电阻数据、绝缘数据、电感数据、品质因数并输出参数测量结果至输入输出单元。本发明的CRDM线圈测试系统及方法中,通过集成控制单元控制参数测量单元的参数测量,使得输入输出单元采集参数测量结果,可有效提高现场数据的可靠性、一致性,避免人因失误造成的数据失真,缩短大修工时及人力投入。
  • 全数字化棒位测量装置及其方法-201710957285.1
  • 昌正科;苑成光;于龙;徐胜峰;许少华;晁博;徐飞;赵鹏;黄远 -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 2017-10-16 - 2019-05-24 - G21C17/10
  • 本发明公开了全数字化棒位测量装置及其方法。所述全数字化棒位处理装置将通常采用模拟电路或模数混合电路处理的棒位测量核心环节,从棒位探测器到测量柜棒位输出的环节,转变为数字化处理,所述全数字化棒位处理装置包括激磁电源、集成接口板、通用信号处理器。所述通用信号处理器根据预置的数值处理算法对于探测器输出信号进行处理并且输出格雷码棒位信号。本发明公开的全数字化棒位测量装置及其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探测器原边激磁回路和副边测量信号处理电路复杂性,提高棒位处理设备运行可靠性和测量精度。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