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整车模式车身扭转模态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33644.6 | 申请日: | 201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75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苏锦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0039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车模式车身扭转模态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整车模型分块;(b)、扭转模态识别约束;(c)、车身整体扭转框架识别,包括车身整体扭转18点识别方法和车身整体扭转12点框架识别方法,任选其中一种进行车身整体扭转框架识别;(d)、车身后部扭转15点识别;(e)、车身前部扭转8点识别;(f)、整车车身扭转切片识别。对整车模式下车身扭转进行模态识别,可实施强,能有效避免发生整车模态误判。 | ||
搜索关键词: | 整车 模式 车身 扭转 识别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整车模式车身扭转模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整车模型分块:先将整车集中质量点和开闭件去掉,将整车分为轮胎、水箱支架、车身A柱、车身B柱、车身C柱、车身后端,其中车身A柱、车身B柱、车身C柱为整车模式下扭转模态的主要识别响应点,轮胎为约束平动和转动自由度;(b)、扭转模态识别约束:扭转模态识别对应的激励方式和约束方式共分三种:(一)、车身前部扭转:左前炮塔施加‑1N的激励力,右前炮塔施加+1N的激励力,轮胎约束6个自由度;(二)、车身后部扭转:左后炮塔施加+1N的激励力,右后炮塔施加‑1N的激励力,轮胎约束6个自由度;(三)、车身整体扭转:左前炮塔施加‑1N的激励力,右前炮塔施加+1N的激励力,左后炮塔施加+1N的激励力,右后炮塔施加‑1N的激励力,轮胎约束6个自由度;(c)、车身整体扭转框架识别,以下介绍车身整体扭转18点识别方法和车身整体扭转12点框架识别方法,任选其中一种进行车身整体扭转框架识别;车身整体扭转18点识别方法:车身左、右侧各设置有9个响应点,包括将车身A柱三等分的3个响应点、车身B柱三等分的3个响应点、车身C柱三等分的3个响应点,共同构成了车身整体扭转18个响应点;车身左、右侧各前轮约束点、后轮约束点,构成车身的4个约束点,右前炮塔、左前炮塔、右后炮塔、左后炮塔作为车身的4个激励点,将左侧的9个响应点的响应曲线和平均运算得到合成曲线一,将右侧的9个响应点的响应曲线和平均运算得到合成曲线二,合成曲线一减合成曲线二得到合成曲线三,合成曲线一加合成曲线二得到合成曲线四,最后对合成曲线三、合成曲线四做平均运算得到合成曲线五,合成曲线一为左侧响应点集合,合成曲线二为右侧响应点集合,合成曲线五为和平均与差平均集合,比较合成曲线一、合成曲线二、合成曲线五,在曲线峰值重合区域即为车身整体扭转频率;车身整体扭转12点框架识别方法:沿车身左、右侧各设置有5个响应点,在顶棚前横梁中部设置有1个响应点,在后背门框中部设置有1个响应点,共同构成车身整体扭转的12个响应点,车身左、右侧各前轮约束点、后轮约束点,构成车身的4个约束点,右前炮塔、左前炮塔、右后炮塔、左后炮塔作为车身的4个激励点;将左侧5个响应点的响应曲线和平均运算得到合成曲线一,将右侧5个响应点的响应曲线和平均运算得到合成曲线二,将顶棚前后6个响应点的响应曲线和平均运算得到合成曲线三,将合成曲线一减合成曲线二得到合成曲线四,将合成曲线一加合成曲线二得到合成曲线五,将合成曲线四、合成曲线五和平均运算得到合成曲线六,对比合成曲线四、合成曲线五峰值重合区域即整体扭转频率;(d)、车身后部扭转15点识别:在后背门周向设置15个响应点,15个响应点环绕后背门呈顺时针分布,其中响应点5、响应点6、响应点7位于后背门正上方,响应点13、响应点14、响应点15位于后背门正下方,左后炮塔和右后炮塔为2个激励点,将响应点5、6、7的响应曲线与响应点13、14、15的响应曲线和平均运算得到合成曲线一,将响应点1、2、3、4、8、9、10、11、12的响应曲线和平均运算得到合成曲线二,对比合成曲线一和合成曲线二峰值频率重合区域为车身后部扭转频率;(e)、车身前部扭转8点识别:在水箱支架上下左右设置8个响应点,8个响应点环绕水箱支架呈逆时针分布,其中响应点4位于水箱下横梁中间位置,响应点8位于水箱上横梁中间位置,左前炮塔和右前炮塔为2个激励点,将响应点1、2、3的响应曲线与响应点5、6、7的响应曲线和平均运算得到合成曲线一,将响应点4、8的响应曲线和平均运算得到合成曲线二,对比合成曲线一和合成曲线二峰值频率重合区域为车身前部扭转频率;(f)、整车车身扭转切片识别:将车身分割成前、中、后三部分区域,车身前部切割线为响应点切片1,车身后部切割线为响应点切片2,绘制响应点曲线位移图,并根据前部、后部以及整体扭转的识别方法得出重合的峰值频率,在对比各个峰值频率下的响应点相对位移量和唯一振型云图确定局部和整体扭转模态,判断原则为峰值接近则选择响应位置相对位移大且振动形式为横向错动的一阶模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033644.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