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水稻褐飞虱危害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98334.1 | 申请日: | 201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8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李风浪;李舒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A01C1/06;A01G13/00;A01N51/00;A01N43/88;A01N43/90;A01N43/707;A01N57/16;A01P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水稻褐飞虱危害的方法,具体是于种子催芽露白后用7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于秧苗2~7叶期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秧田进行2~3次药剂防治,于移栽前3‑5天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和0.36%苦参碱水剂对水稻进行一次药剂防治,于移栽后5‑7天用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灌根,并配施20%毒死蜱微胶囊水悬浮剂喷雾,本发明所选择的药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高选择性、持效期长并对生态环境安全的特点,本发明还在水稻移栽后30天内及时处理水稻病株,并在水稻生育期内清除田内和田埂杂草,冬季燃烧带病稻草,对保障水稻的高产优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水稻 褐飞虱 危害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防治水稻褐飞虱危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拌种:于水稻种子催芽露白后,用7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待药剂充分吸收后将水稻种子进行播种,生长形成水稻秧苗;(2)秧苗期施药:于水稻秧苗2~7叶期,每隔5~7天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秧田进行一次药剂防治,共防治2~3次;(3)移栽前施药:于水稻秧苗移栽前3‑5天,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和0.36%苦参碱水剂对水稻秧苗进行一次药剂防治;(4)移栽后施药:将水稻秧苗移栽,移栽后5‑7天,用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灌根,并配施20%毒死蜱微胶囊水悬浮剂喷雾;(5)除病株:水稻移栽后30天内,及时拔除病株,并就地埋入泥土中;(6)除杂草:水稻生育期内清除田内和田埂杂草,冬季燃烧带病稻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98334.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抛秧种植富铁黑稻的高产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耐糖大米的培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