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水稻褐飞虱危害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98334.1 | 申请日: | 201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8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李风浪;李舒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A01C1/06;A01G13/00;A01N51/00;A01N43/88;A01N43/90;A01N43/707;A01N57/16;A01P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水稻 褐飞虱 危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治水稻褐飞虱危害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褐飞虱是我国和亚洲许多国家水稻生产上的重要迁飞性害虫,因其具有暴发性和毁灭性的特点,严重威胁着水稻的优质高产。20世纪80年代以来,褐飞虱在我国年发生面积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年损失稻谷达10-15亿kg,尤其是2005年,褐飞虱在我国南方稻区暴发,引起水稻大面积干枯倒伏,褐飞虱的发生和危害成为我国有水稻褐飞虱记载以来的历史之最。
褐飞虱食性单一,仅以水稻为寄主,其危害方式主要是通过直接刺吸稻株韧皮部中的液态营养物质,使水稻生长受抑制,另一方面,褐飞虱取食时分泌的唾液可阻塞维管束系统和阻碍稻株内水分和营养的运输,从而造成水稻失水萎蔫,此外,褐飞虱在取食过程中还传播萎蔫矮缩病、草状矮缩病和齿叶矮缩病,严重影响水稻生长,造成水稻倒伏,使稻谷减产或绝收,因而,各国对水稻褐飞虱的研究都十分重视。
随着水稻褐飞虱发生面积逐步扩大、暴发频率增加以及危害程度加重,给我国生产水稻的地区构成了严重威胁。然而,农民思想认识不够以及防治措施不当影响了褐飞虱的防治,主要表现在:(1)选药不恰当,一方面长期大面积使用单一农药品种以及不合理用药使褐飞虱产生的抗药性直接影响了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另一方面,褐飞虱群集在水稻基部为害,而目前多用的触杀和胃毒作用药剂对于防治刺吸性口器害虫效果较差;(2)防治技术不到位,药液往往只能喷到水稻植株上部,难以喷到水稻中下部,而稻飞虱恰又在水稻中下部为害,极大地影响了药剂的防治效果。(3)用药时间不及时,没有抓住防治的关键时期,为稻飞虱的快速繁殖、存活和扩散提供了条件。(4)稻田管理粗放,冬季不除草,不清洁田园,水稻和杂草作为褐飞虱的寄主和越冬场所,交叉感染,冬后存活率高。上述传统的做法难以快速、有效的控制虫害的蔓延,甚至造成环境污染及对人、畜的伤害。
鉴于此,在水稻褐飞虱的综合防治策略中,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高选择性、持效期长并对生态环境安全的药剂,在合理的时期科学施药,及时处理水稻病株,并在冬季清洁稻田,是防治褐飞虱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由于对水稻褐飞虱的长期防治措施不当而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以及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人、畜的伤害等一系列问题,寻求综合防治水稻褐飞虱的新途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水稻褐飞虱危害的方法,具体是:于种子催芽露白后用7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于秧苗2-7叶期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秧田进行2-3次药剂防治,于移栽前3-5天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和0.36%苦参碱水剂对水稻进行一次药剂防治,于移栽后5-7天用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灌根,并配施20%毒死蜱微胶囊水悬浮剂喷雾,本发明所选择的药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高选择性、持效期长并对生态环境安全的特点,本发明还在水稻移栽后30天内及时处理水稻病株,并在水稻生育期内清除田内和田埂杂草,冬季燃烧带病稻草,对保障水稻的高产优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水稻褐飞虱危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拌种:于水稻种子催芽露白后,用7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待药剂充分吸收后将水稻种子进行播种,生长形成水稻秧苗;
(2)秧苗期施药:于水稻秧苗2~7叶期,每隔5~7天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秧田进行一次药剂防治,共防治2~3次;
(3)移栽前施药:于水稻秧苗移栽前3-5天,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和0.36%苦参碱水剂对水稻秧苗进行一次药剂防治;
(4)移栽后施药:将水稻秧苗移栽,移栽后5-7天,用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灌根,并配施20%毒死蜱微胶囊水悬浮剂喷雾;
(5)除病株:水稻移栽后30天内,及时拔除病株,并就地埋入泥土中;
(6)除杂草:水稻生育期内清除田内和田埂杂草,冬季燃烧带病稻草。
进一步,步骤(1)所述拌种的具体方法为:用7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4g与1-2kg水稻种子拌匀。
进一步,步骤(2)所述药剂防治的具体方法为:每亩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15g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10g,加300倍水稀释,均匀喷洒到水稻田中。
进一步,步骤(3)所述药剂防治的具体方法为:每亩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20g和0.36%苦参碱水剂500-700mL,加300倍水稀释,均匀喷洒到水稻田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983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抛秧种植富铁黑稻的高产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耐糖大米的培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