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沉淀池的污泥浓缩区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89812.2 | 申请日: | 2016-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9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皓威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4 | 分类号: | C02F1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沉淀池的污泥浓缩区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药剂投加,各种药剂的投加以液体投加为主,投加点选择合理组合;第二步,高效混合,混合区的设计根据所采用的混凝剂品种特性,使混凝剂与水进行恰当、急剧和充分的混合;第三步,提升絮凝,高效沉淀池提升絮凝区与混合区和分离沉淀区合建;第四步,分离沉淀,分离沉淀区由配水区、斜管区和清水区组成;第五步,污泥浓缩,污泥浓缩区由机械浓缩区和压密浓缩区组成;第六步,污泥回流和排泥;本发明的高效沉淀池的污泥浓缩区设计方法,确保刮泥和排泥设施的运行不影响出水水质和降低污泥回流浓度。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沉淀池 污泥浓缩区 分离沉淀 污泥回流 混合区 混凝剂 排泥 提升絮凝区 出水水质 机械浓缩 品种特性 污泥浓缩 浓缩区 配水区 清水区 斜管区 刮泥 絮凝 压密 | ||
【主权项】:
1.一种高效沉淀池的污泥浓缩区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药剂投加,各种药剂的投加以液体投加为主,投加点选择合理组合;以液体投加药剂时,溶解调配次数根据投加量和调配时间确定,人工调配每日不宜超过3次;混凝剂投配的溶液采用5%~20%;助凝剂PAM采用在线稀释,投加控制在0.01%,其他药剂按达到熟化和扩散均匀的要求所需时间和浓度调配;第二步,高效混合,混合区的设计根据所采用的混凝剂品种特性,使混凝剂与水进行恰当、急剧和充分的混合;混合方式采用机械混合,以适应处理水量的变化;混合区的设计参数根据原水水质、选择混凝剂种类和相似条件下运行经验或通过试验确定;第三步,提升絮凝,高效沉淀池提升絮凝区与混合区和分离沉淀区合建,其布置形式以及絮凝时间等设计参数的选用,根据原水水质、投加药剂种类等因素综合考虑,通过类似条件运行经验或通过试验确定;提升絮凝区的进水是加药原水和回流污泥混合液,保证较高含固率和混合均匀度;提升絮凝区外加提升设备采用向上提升模式,提升速度不宜过快;絮凝提升的水量按照设计流量的5~10倍计算,并根据实际运行条件可调节;助凝剂的投加设置在提升絮凝区内前端,提升絮凝区的出水在进入分离沉淀区前应有整流絮凝段,保证絮凝过程延续,使絮体颗粒进一步长大,更易于沉淀;第四步,分离沉淀,分离沉淀区由配水区、斜管区和清水区组成,有足够深度保证出水水质不受下部污泥浓缩区影响;斜管区液面负荷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大于15m3 /(m2 ·h);第五步,污泥浓缩,污泥浓缩区由机械浓缩区和压密浓缩区组成,保证分离区下沉絮体颗粒浓缩后达到污泥回流所需浓度;机械浓缩区设浓缩刮泥机;污泥浓缩区高度不小于2m,污泥浓缩区出泥含固率不小于2.5%;污泥浓缩区每隔30~50cm设取样管;污泥浓缩机连续稳定运行,不对上部分离沉淀区造成影响;污泥压密区设置有容一定积以保证回流污泥含固率的稳定;第六步,污泥回流和排泥,污泥回流应保证高浓度污泥连续从污泥浓缩区回送至提升絮凝区前;设计污泥回流量为高效沉淀池进水量的50%~10%,并可按实际运行情况调节;污泥回流所需外加提升设备为冲程容积固定且频率可调节;回流污泥宜加助凝剂,投加量根据原水水质条件按类似经验确定或进行试验确定,在不具备试验条件的情况下,按照与提升絮凝区投量1:1考虑;回流污泥管路上设置污泥切割机;排泥管路与回流污泥管路分开,独立设置;排泥泵组设计能力按原水水质条件及池底污泥浓度计算确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皓威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皓威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8981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