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沉淀池的污泥浓缩区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89812.2 | 申请日: | 2016-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9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皓威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4 | 分类号: | C02F1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沉淀池 污泥浓缩区 分离沉淀 污泥回流 混合区 混凝剂 排泥 提升絮凝区 出水水质 机械浓缩 品种特性 污泥浓缩 浓缩区 配水区 清水区 斜管区 刮泥 絮凝 压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沉淀池的污泥浓缩区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药剂投加,各种药剂的投加以液体投加为主,投加点选择合理组合;第二步,高效混合,混合区的设计根据所采用的混凝剂品种特性,使混凝剂与水进行恰当、急剧和充分的混合;第三步,提升絮凝,高效沉淀池提升絮凝区与混合区和分离沉淀区合建;第四步,分离沉淀,分离沉淀区由配水区、斜管区和清水区组成;第五步,污泥浓缩,污泥浓缩区由机械浓缩区和压密浓缩区组成;第六步,污泥回流和排泥;本发明的高效沉淀池的污泥浓缩区设计方法,确保刮泥和排泥设施的运行不影响出水水质和降低污泥回流浓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沉淀池的污泥浓缩区设计方法,属于净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质标准的提高也带动了净水处理工艺的发展,特别在只能取用微污染地表水作为原水的地区,原水受污染状况严重,有机物含量较高,净水厂采用常规沉淀过滤和消毒处理工艺很难达到水质标准;高效沉淀池是指目前应用于供水领域中以可控污泥回流及多种药剂组合投加来强化混凝沉淀效果,实现高出水负荷的新型沉淀池,相关技术包括多种药剂投加、高效混合、提升絮凝、分离沉淀、污泥浓缩、污泥回流和排泥等部分;多种药剂投加是指在高效混凝沉淀过程中同时投加混凝剂、助凝剂以及起氧化和吸附作用的各种药剂;高效混合是指原水在投加药剂后通过机械搅拌迅速混合均匀,并开始絮凝反应;提升絮凝是指高效沉淀池中经加药混合的原水与池内已有高浓度泥水提升混合,强化接触絮凝作用的过程;分离沉淀是指经过提升絮凝后的混合泥水经过整流段进一步强化絮凝效果后,开始泥水分离,上清液通过斜管区由清水区出水,污泥则下沉进入浓缩区;污泥浓缩是指泥水分离后,污泥颗粒在池体下部通过浓缩刮泥设备连续工作,达到污泥回流和外排进入污泥脱水工艺所需浓度;污泥回流是指为保证混合区和提升絮凝区高污泥含固率,将池体下部浓缩污泥通过外部提升设备连续回流至提升絮凝区的过程。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效沉淀池的污泥浓缩区设计方法,综合考虑原水浊度、处理规模、药剂投量、回流污泥浓度和排泥周期等各种因素,经计算确定;污泥浓缩、回流和排泥设施按池体布置特点设置运行工况,确保刮泥和排泥设施的运行不影响出水水质和降低污泥回流浓度。
本发明的高效沉淀池的污泥浓缩区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药剂投加,各种药剂的投加以液体投加为主,投加点选择合理组合;以液体投加药剂时,溶解调配次数根据投加量和调配时间确定,人工调配每日不宜超过3次;混凝剂投配的溶液采用5%~20%(按固体质量计算);助凝剂PAM采用在线稀释,投加控制在0.01%,其他药剂按达到熟化和扩散均匀的要求所需时间和浓度调配;
第二步,高效混合,混合区的设计根据所采用的混凝剂品种特性,使混凝剂与水进行恰当、急剧和充分的混合;混合方式采用机械混合,以适应处理水量的变化;混合区的设计参数根据原水水质、选择混凝剂种类和相似条件下运行经验或通过试验确定;
第三步,提升絮凝,高效沉淀池提升絮凝区与混合区和分离沉淀区合建,其布置形式以及絮凝时间等设计参数的选用,根据原水水质、投加药剂种类等因素综合考虑,通过类似条件运行经验或通过试验确定;提升絮凝区的进水是加药原水和回流污泥混合液,保证较高含固率和混合均匀度;提升絮凝区外加提升设备采用向上提升模式,提升速度不宜过快;絮凝提升的水量按照设计流量的5~10倍计算,并根据实际运行条件可调节;助凝剂的投加设置在提升絮凝区内前端,提升絮凝区的出水在进入分离沉淀区前应有整流絮凝段,保证絮凝过程延续,使絮体颗粒进一步长大,更易于沉淀;
第四步,分离沉淀,分离沉淀区由配水区、斜管区和清水区组成,有足够深度保证出水水质不受下部污泥浓缩区影响;斜管区液面负荷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有条件时应试验验证,大于1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皓威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皓威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898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