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Lazy Theta星和粒子群混合算法的水下潜器三维路径规划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87891.6 | 申请日: | 2016-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448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厂;雷宇宁;赵玉新;高峰;金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10 | 分类号: | G05D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基于Lazy Theta星和粒子群混合算法的水下潜器三维路径规划方法。步骤1.航行空间的建模;步骤2.建立Lazy Theta星算法代价函数;步骤3.以z=zsafemin水平面为Lazy Theta星算法二维路径规划平面,以路径起点S的X、Y轴坐标(xs,ys)和路径终点D的X、Y轴坐标(xd,yd)为二维路径的起点和终点,在水平面内进行二维路径规划;步骤4.根据三维路径规划寻找一条无碰长度最短路径的优化目标,设计深度规划评价函数;步骤5.利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深度规划;步骤6.输出最优三维路径。本发明通过对三维问题的简化,结合两种不同算法的优点,降低算法的计算复杂度,提高三维路径规划的快速性和可靠性。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lazytheta 粒子 混合 算法 水下 三维 路径 规划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Lazy Theta星和粒子群混合算法的水下潜器三维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航行空间的建模/n步骤1.1.航行空间的建立/n在水下潜器三维路径规划范围内建立全局坐标系Oxyz,以坐标为(xs,ys,zs)的起点S和坐标为(xd,yd,zd)的终点D建立航行空间;/n步骤1.2.建立Lazy Theta星算法二维地图/n在步骤1.1建立的航行空间内,以水下潜器潜行的最小安全潜行深度zsafemin为标准作水平面,形成z=zsafemin的水平面;以z=zsafemin水平面上的障碍物为基准,建立障碍物栅格地图,沿X、Y方向,即沿着经度、纬度方向分别以10′为单位划分,形成10′×10′的栅格区域,检测每个网格的中心点的X、Y坐标位置是否处于障碍物内,处于障碍物内的网格值置为1,处于障碍物外的网格值置为0,遍历所有的网格点,得到具有障碍物信息的0-1栅格地图;/n步骤2.Lazy Theta星算法代价函数建立/n设计代价函数F(P)为:/n /n其中,F(P)是适应值函数,G(P)是自起始节点S到节点P所走过的实际路径长度、其值等于起始节点S到节点P的父节点Pparent走过的实际路径长度加上父节点Pparent到节点P的欧式距离 H(P)是路径的启发值, 是节点P到终点D的欧式距离,二维欧式距离计算公式如下:/n /n其中,P.x,P.y为节点P的X、Y轴坐标,Pparent.x,Pparent.y为节点Pparent的X、Y轴坐标,D.x,D.y为终点D的X、Y轴坐标;/n步骤3.利用Lazy Theta星算法在水平面内进行二维路径规划/n以z=zsafemin水平面为Lazy Theta星算法二维路径规划平面,以路径起点S的X、Y轴坐标(xs,ys)和路径终点D的X、Y轴坐标(xd,yd)为二维路径的起点和终点,进行路径规划,设栅格地图中一共有n个网格点,具体步骤如下:/n步骤3.1.定义OPEN和CLOSED两个表,OPEN表用于存放未检测过的网格点,CLOSED表存放已检测过的网格点;/n步骤3.2.将起始点S放入OPEN表中,初始化起始点S的父节点为其自身,适应值F(S)=0,CLOSED表初始化为空,第i个节点定义为节点Pi,其中i为节点点的索引,i<n;/n步骤3.3.判断OPEN表是否为空,为空则搜索路径失败,若不为空,转至步骤3.4;/n步骤3.4.把OPEN表中表头节点Pi移入CLOSED表中;/n步骤3.5.判断节点Pi是否是目标终点D,若是,则路径搜索成功,转至步骤3.9,若不是,转至步骤3.6;/n步骤3.6.对节点Pi和其父节点Piparent进行障碍物检测,等距离取节点Pi和其父节点Piparent连线上的q个点,定位这q个点坐标是否有在障碍内的点,q的值根据栅格地图分辨率大小而定,取q=10,若节点Pi和其父节点Piparent连线之间没有障碍物,保留Piparent为Pi的父节点,若节点Pi和其父节点Piparent连线之间存在障碍物,计算起始点S到节点Pi已经扩展过的所有邻居节点Pc的路径长度G(Pc),并计算节点Pi到节点Pc的直线距离 选取邻居节点中使得 值最小的节点Pc'作为节点Pi的父节点,更新节点Pi的适应值和父节点;/n步骤3.7.扩展节点Pi的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地理位置相邻的子节点Pj,j<n,j≠i,考虑以下几种情况:/n(1)如果节点Pj不在OPEN表或者CLOSED表中,将其存放在OPEN表中,设节点Pi的父节点为Piparent,直接设置节点Pj父节点为Piparent,计算节点Pj的适应值F(Pj)=G(Pj)+H(Pj),G(Pj)是自起始节点S到节点Pj所走过的实际路径长度、其值等于起始节点S到节点Pj的父节点Piparent走过的实际路径长度加上父节点Piparent到节点Pj的欧式距离 H(Pj)是路径的启发值, 是节点Pj到终点D的欧式距离;/n(2)如果节点Pj在OPEN表中,重新计算在OPEN表中的适应值F(Pj),若新适应值小于原有适应值,更新节点Pj的适应值和父节点,若新适应值大于原有适应值,保持原有适应值和父节点的设置;/n(3)如果节点Pj已经存在于CLODED表中或者是障碍物点,忽略此节点,返回步骤3.7;/n步骤3.8.对OPEN表中各个网格点按照适应值的大小进行升序排序,返回3.3步骤;/n步骤3.9.算法终止,输出包含路径起始点和终点二维路径点序列P(P1,P2,...Pk),k为最终的路径点的个数;/n步骤4.深度规划评价函数的建立/nLazy Theta星算法规划出二维路径点后,三维路径规划中路径点的X、Y轴坐标确定,问题转化为:路径点序列P(P1,P2,...Pk)的每个路径节点Pi、i<k所在X、Y方向上的坐标位置(Pi.x,Pi.y)确定,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路径点Z轴方向上的坐标位置Pi.z,得到完整的三维路径;/n根据三维路径规划寻找一条无碰长度最短路径的优化目标,设路径点序列P(P1,P2,...Pk)为路径上的节点集,其中k的值等于步骤3得到的路径节点数目,节点之间直线连接即成为一条无碰路径,评价函数f(P)设置为:/n /n /n其中,ΔLi是第i段路径的直线欧式距离,Pi.x,Pi.y,Pi.z为第i个路径节点的X、Y、Z轴方向上的坐标,Pi-1.x,Pi-1.y,Pi-1.z为第i-1个路径节点的X、Y、Z轴方向上的坐标,其中i≤k,m1和m2分别是进入障碍物的节点数和中间节点数,M是路径进入障碍物的惩罚值、取值为起点S与终点D欧式距离的20%~50%;/n在每个节点直线段中间均匀插入若干点,插入点的数量q根据规划难度而定,设置q=10,定位路径节点和路径节点间的点的X、Y坐标所在点的障碍物所在深度,若路径点的Z坐标位置在障碍物深度以下,视为路径点进入障碍物,在障碍物深度以上,则为没有进入障碍物;/n步骤5.利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深度规划/n步骤5.1.初始化粒子群算法的各类参数,包括粒子数目n、迭代次数N、粒子维数k、更新速度;/n步骤5.2.随机产生一组初始解;/n步骤5.3.根据步骤4确定的路径评价函数计算各个粒子的适应值,更新粒子的个体最优值和种群最优值;/n若当前迭代的粒子个体适应度优于历史记录的个体最优值,则以当前粒子的适应度作为该粒子的个体最优值;若种群中出现某个体的最优值优于种群最优值,则以此个体的最优值作为种群最优值;/n步骤5.4.计算当前迭代中粒子群的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n(1)惯性权重ω的计算方法/n惯性权重ω随迭代次数的增加设计成:/n /n式中,ωmax为最大惯性权重,取值范围为0.75~1.05,取值为0.9,ωmin为最小惯性权重,取值范围为0.3~0.55,取值为0.4,l为当前迭代次数,N为最大迭代次数;/n(2)学习因子的计算方法/n两个学习因子中,c1越大粒子种群多样性越好;c2越大则粒子的收敛速度越快,在优化初期取较大的c1使得种群多样性丰富,在算法的后期提高c2加快算法收敛,根据这两个规则设计c1、c2随迭代次数变化的计算公式为:/n /n /n其中,c1f,c1c,c2f,c2c为常数,c1f,c2c取值范围为0.3~0.7,c1c,c2f取值范围为2.2~2.8,取c1f=0.5,c1c=2.5,c2f=2.5,c2c=0.5,N为最大迭代次数;/n步骤5.5.根据粒子更新公式更新粒子/n设粒子群的种群粒子数目为n,k维空间中搜索最优解,k的值等于步骤3得到的路径节点数目,第j个粒子位置记为Pj=(Pj1,Pj2,...,Pjk),j=1,2,...,n,粒子速度记为Vj=(Vj1,Vj2,...,Vjk),j=1,2,...,n,第j个粒子至今搜索到的个体最优解记为Pjbest,群体至今搜索到的最优解记为Pgbest,第j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根据以下公式进行更新:/nV’j=ωVj+c1rand()(Pjbest-Pj)+c2rand()(Pgbest-Pj)/nP’j=Pj+P’j/n式中,Vj'是第j个粒子更新后的运动速度,Pj'是第j个粒子更新后的粒子位置、为粒子各路径点的深度信息,ω是惯性权重,c1,c2是学习因子,ω,c1,c2的值由步骤5.4求得,c1,c2调节的是粒子学习种群最优解和个体最优解的程度,rand()为在0到1之间取的随机数;/n步骤5.6.重复步骤5.3~步骤5.5直到迭代次数达到N;/n步骤5.7.输出路径节点深度坐标,粒子群算法路径规划结束,至此得到一条从起点S到终点D的最优三维路径;/n步骤6.输出最优三维路径。/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887891.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