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模型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56338.9 | 申请日: | 2016-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079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曹宗杰;肖蒙;崔宗勇;皮亦鸣;闵锐;李晋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46 | 分类号: | G06K9/46;G06K9/62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周刘英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模型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识别方法,包括流:图像切割;深度模型层级结构设计,特征提取滤波器设计,参数数量控制与过拟合预防,激活函数以及非线性提升,识别分类以及参数自主修正更新;深度模型训练;目标识别。本发明训练过程中滤波器参数能够实现自主迭代更新,大大地降低了特征的选择与提取所需开销,同时本发明中深度模型能够提取目标不同层级的特征,这些特征通过高度的匹配与训练得到,因此能够实现目标的高度表征,提高了SAR图像目标识别的准确度。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模型 合成孔径雷达 图像 目标 识别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深度模型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步骤1:训练样本采集:步骤101:输入识别目标的不同类别的原始SAR图像,其中类别数为T;步骤102:对原始SAR图像以目标为中心进行图像切割,得到图像大小相同的训练样本集,并为每个训练样本设置类别标识符;步骤2:构建深度模型:步骤201:构建由卷积滤波器与池化滤波器级联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块,其中卷积滤波器用于对输入数据进行滑窗卷积得到卷积输出;池化滤波器用于对输入数据进行滑窗降维处理,得到卷积神经网络模块的卷积层输出,所述降维处理为:对卷积输出进行最大值滤波处理,取当前窗口的局部最大值作为当前窗口的滤波输出;步骤202:设置H层的深度模型,深度模型的第1~H‑1层为级联的H‑1个卷积神经网络模块,第1层的输入为训练样本,第2~H‑1层的输入为上一层的卷积层输出,且第1~H‑1层的卷积滤波器的尺寸逐渐变小;深度模型的第H层包括卷积滤波器,用于对输入数据的卷积滤波,第H层的卷积滤波器的输入为第H‑1层的卷积层输出,且卷积滤波器的尺寸等于第H‑1层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块的输出特征图尺寸;步骤3:深度模型训练:步骤301:初始化迭代次数d=0,初始化学习率α为预设值;步骤302:从训练样本样本集中随机选择N幅图像作为子训练样本集,输入到深度模型的第1层,基于深度模型的第H层输出得到每个训练样本的特征向量矩阵X;逐级计算各层卷积滤波器的误差值δ:第H层卷积滤波器的误差值为F‑X,期望输出F为预设值;第1~H‑1层卷积滤波器的误差值则基于上一层的误差值与卷积滤波器的参数wnm的乘积得到,下标n=1,2…,ω,m=1,2…,ω,ω表示卷积滤波器的尺寸;根据各级卷积滤波器的误差值更新参数wnm:wnm=wnm‑Δwnm,其中
更新迭代次数d=d+1;步骤303:判断迭代次数是否达到结束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304;否则,再判断迭代次数是否达到调整阈值,若是,则降低学习率α,并基于更新后的各级卷积滤波器的参数wnm执行步骤302;若否,则直接基于更新后的各级卷积滤波器参数wnm执行步骤302;步骤304:基于各级卷积滤波器的当前参数wnm得到训练完成的深度模型;步骤4:输入待识别SAR图像,以待识别目标为中心进行图像切割,得到与训练样本相同尺寸的待识别图像;将待识别图像输入训练完成的深度模型,输出待识别图像的特征向量矩阵;步骤5:计算待识别图像的特征向量矩阵分别属于T类目标的分类概率,以最大概率对应的类别作为目标识别结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756338.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