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光电分离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45682.8 | 申请日: | 2016-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00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镇;杨华勇;杜宗印;张锋;陈燕虎;郭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海洋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10 | 分类号: | H02G15/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光电分离结构,包括岸基站,光电分离腔,电源腔和控制腔,岸基站提供的电能和光通讯信号通过光电复合缆接入光电分离腔,电能和光通讯信号在光电分离腔内进行分离,分离后的电能通过水密缆接入电源腔,光通讯信号通过水密缆接入控制腔。光电分离腔包括腔体,端盖和密封结构,腔体两端部分别设有端盖,其中一个端盖内设有密封结构,光电复合缆进入密封结构内并通过光电分离结构进行光电分离。本发明隔离了光电复合缆与电源腔或控制腔的直接连接,避免了因光电复合缆损坏或缆进腔密封结构出现渗水等现象导致的电源腔或控制腔的损坏,减少了因上述问题而引发的经济损失,对海底观测网络技术的发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
搜索关键词: | 光电分离 光电复合缆 密封结构 电源腔 光通讯 控制腔 端盖 信号通过 基站 水密 海底观测网络 接入电源 接入控制 经济损失 腔体两端 进腔 腔内 腔体 渗水 隔离 应用 | ||
【主权项】:
1.一种水下光电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岸基站,光电分离腔,电源腔和控制腔,所述岸基站提供的电能和光通讯信号通过光电复合缆接入光电分离腔,电能和光通讯信号在光电分离腔内进行分离,分离后的电能通过水密缆接入电源腔,光通讯信号通过水密缆接入控制腔;所述光电分离腔包括腔体,端盖和密封结构,腔体两端部分别设有端盖,其中一个端盖内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光电复合缆进入密封结构内并通过光电分离结构进行光电分离,所述腔体内还固定连接有盘纤盘支架和盘纤盘;所述光电分离结构包括集成于光电复合缆内的铜导体和光纤,所述铜导体穿入有压接铜管,所述压接铜管靠近缆芯自由端一侧,所述压接铜管电连接有高压线,所述光纤外套接有裸纤保护管,并利用裸纤保护管将光纤引至盘纤盘;该光电分离结构的分离操作方法如下:光电复合缆内护套缆芯进入腔体后进行光电分离,光、电分离完成后根据实际需求剥除多余的保护光纤的不锈钢管,在光纤不锈钢管过渡处套入裸纤保护管,一方面防止光纤弯曲较大与不锈钢管发生摩擦导致断裂,另一方面在裸纤保护管的作用下可对光纤进行一定的弯曲且保持一定的固有的形状;利用裸纤保护管将光纤引至盘纤盘,其中盘纤盘固定于盘纤盘支架上,盘纤盘支架通过螺钉固定于端盖A内侧,裸纤保护管引至盘纤盘内的长度根据实际需求方便固定即可;高压线从光电分离结构引出,长度满足实际使用要求即可;光电复合缆内护套缆芯进入腔体后对内护套进行剥除,保留铜导体及内部结构,铜导体保留长度约为20‑30mm,然后将压接铜管穿入铜导体,高压线去除外护套保留导体,将高压线的导体与铜导体连接在一起,并利用液压钳通过压接铜管压接牢靠;压接铜管靠近缆芯自由端一侧,距压接铜管约5mm处去除铜导体及内部钢丝,保留不锈钢管;根据需求保留一定长度的不锈钢管,去除多余不锈钢管;不锈钢管去除后露出光纤,套入裸纤保护管至不锈钢管,并利用尼龙扎带将裸纤保护管固定与不锈钢管;最后利用强力绝缘胶带缠绕光电分离结构进行电力绝缘保护,其中一端缠绕至内护套,另一端缠绕至不锈钢管,至此,完成光、电分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海洋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中天海洋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745682.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拍照文件架
- 下一篇:一种改进型可拍照文件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