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鲤鱼上皮瘤细胞EPC的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增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36389.0 | 申请日: | 2016-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505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周伟东;邓平;喻运珍;喻婷;张立强;周勇;徐洪亮;艾桃山;林蠡;周裕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7/00 | 分类号: | C12N7/00;C12R1/93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乔宇;徐晓琴 |
地址: | 430065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鲤鱼上皮瘤细胞EPC的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增殖方法。所述增殖方法为:培养EPC细胞系;用ISKNV感染EPC细胞,恒温培养后收集培养液上清;再用培养液上清中的ISKNV感染EPC细胞,重复操作2~3次,ISKNV毒种复壮后,取培养液上清液氮保存,作为ISKNV扩增毒种;用复壮后的ISKNV毒种感染EPC细胞,恒温培养至CPE>80%,收集上清液,获得ISKNV病毒粒子。本发明以EPC细胞系作为ISKNV感染的敏感细胞,EPC细胞系商品化程度高,易于获得,容易培养,并且和鳜鱼的亲缘关系较远,可大大降低ISKNV用于灭活疫苗时的纯化难度,减少不良反应。 | ||
搜索关键词: | 培养液 毒种 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增殖 感染 复壮 恒温培养 皮瘤细胞 鲤鱼 生物技术领域 鳜鱼 病毒粒子 灭活疫苗 敏感细胞 亲缘关系 液氮保存 重复操作 上清液 扩增 商品化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鲤鱼上皮瘤细胞EPC的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增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EPC细胞的培养:将EPC细胞接种于培养基中,培养至细胞长成单层,细胞数量>106/mL;(2)ISKNV毒种的制备:取EPC细胞,向其中加入含ISKNV病毒和2%胎牛血清的感染液,恒温培养后,收集培养液上清;所述恒温培养的温度为25℃,时间为8~12天;(3)ISKNV毒种的复壮:另取EPC细胞,向其中加入收集的培养液上清,用培养液上清中的ISKNV病毒感染EPC细胞,恒温培养后,再次收集培养液上清;重复此步骤2~3次;所述恒温培养的温度为25℃,时间为8~12天;(4)ISKNV毒种经多次复壮后,取培养液上清液氮保存,作为ISKNV病毒扩增毒种;(5)利用ISKNV病毒扩增毒种感染EPC细胞,恒温培养至细胞裂解比例>80%,收集上清液,ISKNV病毒粒子即存在于所述上清液中;所述恒温培养的温度为25℃,时间为5~6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未经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36389.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