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形晶粒/部分再结晶组织孪生诱发塑性钢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528117.6 | 申请日: | 2016-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48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发明(设计)人: | 韩福生;汪聃;王文;王新福;王幸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1D8/06 | 分类号: | C21D8/06;C21D6/00;C22C38/04;C22C38/06;C22C38/0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形晶粒/部分再结晶组织孪生诱发塑性钢的制备方法。通过中温塑性加工形成变形晶粒,然后通过中温短时间退火或淬火在变形组织中生长出部分等轴晶。变形晶粒内存在的高密度位错及复杂的位错组态使拉伸过程中位错滑移所需的外力增大,故使材料的屈服强度提高,而再结晶过程形成的等轴晶则促进孪生变形,从而保证材料仍然具备较高的塑性。上述两种组织的综合效应是使材料吸能本领、吸能效率和承载能力同时得到提高,而两种组织的相对比例可通过改变塑性加工和热处理工艺进行调整,从而获得不同的吸能特性。与普通孪生诱发塑性钢相比,本发明所获材料具有较高的吸能本领、吸能效率及承载能力。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形 晶粒 部分 再结晶 组织 孪生 诱发 塑性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变形晶粒/部分再结晶组织孪生诱发塑性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熔炼:将原料单质 Mn、Al、Si、C、Fe 按目标成分配比进行混合配料,将配好的原料投入到真空感应冶炼炉内,在氩气保护下进行熔炼,熔炼结束后浇注成钢锭;(2)高温拔长:将步骤(1)获得的钢锭进行表面车削加工,加工量2‑5mm,车削后的钢锭再经900~1100℃的高温锻造拔长,按锻比0.4‑0.7将钢锭沿轴向拔长成截面尺寸为80*80mm的方坯,然后截成长550~650mm的锻坯;(3)高温镦粗:将高温拔长的锻坯在900~1100℃的温度范围内镦粗至截面尺寸为120*(120‑140)mm的锻坯;(4)中温拔长:将镦粗后的锻坯在600~700℃的温度范围内拔长至截面尺寸为45*(40‑50)mm的锻坯;(5)中温热处理:将拔长后的锻坯在电阻炉内加热,升温速率9‑11℃/min,当温度升到620~660℃后,保温0.5~1.5小时后快速水冷或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孪生诱发塑性钢成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28117.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