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厌氧发酵与微生物电解池耦合实现剩余污泥产氢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20155.7 | 申请日: | 2016-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111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胡凯;陈卫;贾硕秋;徐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3/00 | 分类号: | C12P3/00;C02F1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厌氧发酵与微生物电解池耦合实现剩余污泥产氢的方法,包括:S1、在20~25℃下,以剩余污泥为接种物,利用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富集阳极产电菌,当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外电阻电压值趋于稳定,且至少重现三个周期时,阳极微生物富集完成;S2、将剩余污泥在35℃、振荡条件下厌氧发酵7天,得到中温厌氧发酵预处理的剩余污泥;S3、在20~25℃下,外加电压0.5~0.9V,以预处理剩余污泥为底物运行单室微生物电解池,实现剩余污泥产氢。本发明利用剩余污泥厌氧发酵的产物,如挥发性脂肪酸、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结合微生物电解技术使发酵上清液中小分子有机物产氢,实现了发酵末端产物的再利用。 | ||
搜索关键词: | 发酵 微生物 电解池 耦合 实现 剩余 污泥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厌氧发酵与微生物电解池耦合实现剩余污泥产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在20~25℃下,以剩余污泥为接种物,利用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富集阳极产电菌,当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外电阻电压值趋于稳定,且至少重现三个周期时,阳极富集完成;S2、在35℃下,将剩余污泥进行厌氧发酵,得到中温厌氧发酵预处理的剩余污泥;S3、在20~25℃下,以S2中预处理的剩余污泥为底物运行单室微生物电解池,实现剩余污泥产氢;上述步骤中:S1中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富集阳极产电菌的过程为:将浓度为3.1~6.4g/L的剩余污泥接种物与溶液A混合得到混合液B,混合液B加入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室,将溶液C加入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室;在20~25℃下进行试验,记录外电阻的电压值,当最大电压趋于稳定时,更换混合液B和溶液C,如果最大电压至少重现三个周期,则阳极富集完成;其中,溶液A成分为每升去离子水:NaAc 1.5g、KH2PO4 2.4145g、K2HPO4·3H2O 7.3539g、NH4Cl 0.31g、KCl 0.13g;溶液C成分为每升去离子水:KH2PO4 2.4145g、K2HPO4·3H2O 7.3539g、KCl 0.13g;S2中剩余污泥厌氧发酵预处理的过程为:将剩余污泥置于设有排气管的密闭容器内,通入高纯氮气,曝气10min以去除残留的氧气;然后置于恒温振荡器上,在35℃、100r/min振荡条件下厌氧发酵7天,得到混合液D,完成剩余污泥的中温厌氧发酵预处理;S3中以中温厌氧发酵预处理的剩余污泥为底物运行单室微生物电解池实现产氢的过程为:将S1中富集完成的阳极转移至单室微生物电解池阳极,阴极为载铂碳布,取适量混合液D,加入KH2PO4、K2HPO4·3H2O、NH4Cl和KCl,各自终浓度分别为:KH2PO4 2.4145 g/L、K2HPO4·3H2O 7.3539 g/L、NH4Cl 0.31 g/L、KCl 0.13g/L,溶解后的混合液加入单室微生物电解池,再加入3.6mL的微量元素溶液E和1.5mL的维生素溶液F;向反应器通入高纯氮气,曝气10min以去除残留的氧气;两极间串联10Ω电阻和0.5~0.9V的直流稳压电源,完成产氢;其中,微量元素溶液E成分为每升去离子水:三乙酸 1.5g、MgSO4·7H2O 3.0g、MnSO4·2H2O 0.5g、NaCl 1.0g、FeSO4·7H2O 0.1g、CoCl2 0.1g、CaCl2·2H2O 0.1g、ZnSO4 0.1g、CuSO4·5H2O 0.01g、AlK(SO4)2 0.01g、H3BO3 0.01g、Na2MoO4 0.025g、NiCl·6H2O 0.024g;维生素溶液F成分为每升去离子水:生物素2mg、叶酸2mg、维生素B6 10mg、维生素B1 5mg、维生素B2 5mg、烟酸5mg、泛酸钙5mg、维生素B12 0.1mg、4‑氨基苯甲酸5mg、硫辛酸5mg。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20155.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