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手性环二酚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21402.3 | 申请日: | 2016-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595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付华;张鹏翔;彭飞;吴旭东;刘灿;于吉攀;杨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39/17 | 分类号: | C07C39/17;C07C39/42;C07C37/055;C07C37/00;C07C33/18;C07C29/4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5 | 代理人: | 关畅,王春霞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手性环二酚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轴手性环二酚化合物,其结构式如式Ⅰ或式Ⅱ所示,式Ⅰ和式Ⅱ中,n为1~5之间的自然数,R1和R2均表示苯环上的至少一个取代基,R3表示环A上的至少一个取代基,R1、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H、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芳基、卤素、硝基、醚基、磺酰基、膦酰基、胺基、酰胺基和酯基;所述芳基可为苯基。本发明提供的式Ⅰ或式Ⅱ所示轴手性环二酚化合物可作为手性配体用于不对称反应中。本发明式Ⅰ或式Ⅱ所示轴手性环二酚化合物能成功用于芳甲醛与二乙基锌的不对称催化反应中,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对映选择性。 | ||
搜索关键词: | 手性 环二酚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主权项】:
式Ⅰ或式Ⅱ所示轴手性环二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1)或(2)的步骤:(1)当式Ⅰ或式Ⅱ中,n为2~5之间的自然数时,包括如下步骤:1)式1所示化合物与式a所示化合物进行Wittig反应,得到式2所示化合物;式1和式2中,R1和R2均表示苯环上的至少一个取代基,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H、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芳基、卤素、硝基、醚基、磺酰基、膦酰基、胺基、酰胺基和酯基;式a中,R3表示亚甲基或次甲基上的至少一个取代基,R3选自H、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芳基、卤素、硝基、醚基、磺酰基、膦酰基、胺基、酰胺基和酯基;式2中,R3表示环B上的至少一个取代基,R3选自H、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芳基、卤素、硝基、醚基、磺酰基、膦酰基、胺基、酰胺基和酯基;n'为1~4之间的自然数;2)在冰浴条件下,式2所示化合物与三溴化硼经脱甲氧基化反应得到式3所示化合物;式3中,R1、R2、R3和n'的定义同式2中;3)在三乙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存在的条件下,式3所示化合物与氯甲酸薄荷醇酯经酯化反应得到式4所示化合物;式4中,R1、R2、R3和n'的定义同式2中;4)式4所示化合物经柱层析分离得到式(R)‑4所示化合物和式(S)‑4所示化合物;式(R)‑4和式(S)‑4中,R1、R2、R3和n'的定义同式2中;5)在水合肼存在的条件下,式(R)‑4所示化合物或式(S)‑4所示化合物经肼解反应得到式(R)‑5所示化合物或式(S)‑5所示化合物;式(R)‑5和(S)‑5中,R1、R2、R3和n'的定义同式2中;6)式(R)‑5所示化合物或式(S)‑5所示化合物经钯碳加氢还原即得式Ⅰ或式Ⅱ所示轴手性环二酚化合物;式Ⅰ和式Ⅱ中,R1和R2均表示苯环上的至少一个取代基,R3表示环A上的至少一个取代基,R1、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H、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芳基、卤素、硝基、醚基、磺酰基、膦酰基、胺基、酰胺基和酯基;(2)当式Ⅰ或式Ⅱ中,n为1时,包括如下步骤:1)在硼氢化钠的催化下,式1所示化合物经还原反应得到式A所示化合物;式1和式A中,R1和R2均表示苯环上的至少一个取代基,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H、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芳基、卤素、硝基、醚基、磺酰基、膦酰基、胺基、酰胺基和酯基;2)在咪唑的催化下,三苯基膦、液溴和式A所示化合物经反应得到式B所示化合物;式B中,R1和R2的定义同式A中;3)在碘化亚铜的催化下,式B所示化合物与式C所示化合物进行反应得到式D所示化合物;式D中,R1和R2的定义同式A中;式C和式D中,R3表示乙烯基上的至少一个取代基,R3选自H、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芳基、卤素、硝基、醚基、磺酰基、膦酰基、胺基、酰胺基和酯基;4)在Grubbs(Ⅰ)催化剂的催化下,式D所示化合物经烯烃复分解反应得到式E所示化合物;式E中,R1和R2的定义同式A中,R3表示环C上的至少一个取代基,其定义同式C中;5)式E所示化合物经钯碳加氢还原得到式F所示化合物;式F中,R1和R2的定义同式A中,R3的定义同式E中;6)在三溴化硼的催化下,式F所示化合物经脱甲基化反应得到式G所示化合物;式G中,R1和R2的定义同式A中,R3的定义同式E中;7)在三乙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存在的条件下,式G所示化合物与氯甲酸薄荷醇酯经酯化反应得到式H所示化合物;式H中,R1和R2的定义同式A中,R3的定义同式E中;8)式H所示化合物经柱层析分离得到式(R)‑H所示化合物和式(S)‑H所示化合物;式(R)‑H和(S)‑H中,R1和R2的定义同式A中,R3的定义同式E中;9)在水合肼的催化下,式(R)‑H所示化合物或式(S)‑H所示化合物经肼解反应即得到式Ⅰ或式Ⅱ所示轴手性环二酚化合物;式Ⅰ和式Ⅱ中,R1和R2均表示苯环上的至少一个取代基,R3表示环A上的至少一个取代基,R1、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H、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芳基、卤素、硝基、醚基、磺酰基、膦酰基、胺基、酰胺基和酯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221402.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