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RC框架结构层损伤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58718.2 | 申请日: | 2016-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440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屠冰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61213 | 代理人: | 李艳春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C框架结构层损伤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步骤一、将RC框架结构中各层梁和各层柱的位移损伤指数表示为耗能损伤指数的一元函数;二、将RC框架结构中各层梁的累积塑性变形能分配系数按梁柱耗能比进行分配,确定出RC框架结构中各层梁的损伤指数;三、将RC框架结构中各层柱的累积塑性变形能分配系数按梁柱耗能比进行分配,确定出RC框架结构中各层柱的损伤指数;四、将RC框架结构中各层梁和各层柱的损伤指数按梁柱耗能比进行加权组合,得到RC框架结构各层损伤指数;五、将RC框架结构第i层的损伤指数的表达式定义为RC框架结构第i层的损伤评估模型。本发明实现方便,减小了计算工作量,不会产生较大的累积误差。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c 框架结构 损伤 评估 模型 构建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RC框架结构层损伤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RC框架结构中各层梁和各层柱的位移损伤指数表示为耗能损伤指数的一元函数,具体过程为:步骤101、将RC框架结构中第i层梁的位移损伤指数DMb1,i表示为耗能损伤指数DMb2,i的一元函数:DMb1,i=a1DMb2,i+b1 (1)其中,a1为一元函数DMb1,i=a1DMb2,i+b1的一次项系数,b1为常数,i的取值为1~n的自然数,n为RC框架结构的总层数;步骤102、将RC框架结构中第i层柱的位移损伤指数DMc1,,i表示为耗能损伤指数DMc2,,i的一元函数:DMc1,i=a2DMc2,i+b2 (2)其中,a2为一元函数DMc1,i=a2DMc2,i+b2的一次项系数,b2为常数;步骤二、将RC框架结构中各层梁的累积塑性变形能分配系数按梁柱耗能比进行分配,确定出RC框架结构中各层梁的损伤指数,具体过程为:步骤201、将RC框架结构中第i层梁的累积塑性变形能分配系数按梁柱耗能比进行分配,将耗能损伤指数DMb2,i定义为:DMb2,i=Ah,iAh·λiλi+1---(3)]]>步骤202、将RC框架结构中第i层梁的损伤指数DMbi定义为:DMbi=DMb1,i+DMb2,i (4)步骤203、将公式(1)代入公式(4),得到RC框架结构中第i层梁的损伤指数DMbi为:DMbi=(a1+1)DMb2,i+b1 (5)步骤204、将公式(3)代入公式(5),得到RC框架结构中第i层梁的损伤指数DMbi为:DMbi=(a1+1)(Ah,iAh·λiλi+1)+b1---(6)]]>步骤三、将RC框架结构中各层柱的累积塑性变形能分配系数按梁柱耗能比进行分配,确定出RC框架结构中各层柱的损伤指数,具体过程为:步骤301、将RC框架结构中第i层柱的累积塑性变形能分配系数按梁柱耗能比进行分配,将耗能损伤指数DMc2,i定义为:DMc2,i=Ah,iAh·1λi+1---(7)]]>步骤302、将RC框架结构中第i层柱的损伤指数DMci定义为:DMci=DMc1,i+DMc2,i (8)步骤303、将公式(2)代入公式(8),得到RC框架结构中第i层柱的损伤指数DMci为:DMci=(a2+1)DMc2,i+b2 (9)步骤304、将公式(7)代入公式(9),得到RC框架结构中第i层柱的损伤指数DMci为:DMci=(a2+1)(Ah,iAh·1λi+1)+b2---(10)]]>公式(3)和公式(7)中,Ah,i为RC框架结构第i层向两侧振动产生的累积塑性变形能的无量纲量,Ah为RC框架结构向两侧振动产生的累积塑性变形能的无量纲量,为RC框架结构的累积塑性变形能分配系数,且Si为RC框架结构第i层与各层质量、屈服剪力和刚度有关的损伤综合影响系数,且Sj为RC框架结构第j层与该层质量、屈服剪力和刚度有关的损伤综合影响系数,且α1为RC框架结构第1层的屈服剪力系数,且Qy,1为RC框架结构第1层的屈服剪力,mr为RC框架结构第r层的质量,r的取值为1~n的自然数;αi为RC框架结构第i层的屈服剪力系数,且Qy,i为RC框架结构第i层的屈服剪力,ms为RC框架结构第s层的质量,s的取值为i~n的自然数;αj为RC框架结构第j层的屈服剪力系数,且Qy,j为RC框架结构第j层的屈服剪力,mq为RC框架结构第q层的质量,q的取值为j~n的自然数;g为重力加速度,M为RC框架结构的总质量,k1为RC框架结构第1层的刚度,ki为RC框架结构第i层的刚度,kj为RC框架结构第j层的刚度;为RC框架结构第1层向两侧振动的平均累积塑性变形倍数,且δp,1为RC框架结构第1层的累积塑性位移,δy,1为RC框架结构第1层的屈服位移,且δy,1=Qy,1/k1;为RC框架结构第i层向两侧振动的平均累积塑性变形倍数,且δp,i为RC框架结构第i层的累积塑性位移,δy,i为RC框架结构第i层的屈服位移,且δy,i=Qy,i/ki;为RC框架结构第j层向两侧振动的平均累积塑性变形倍数,且δp,j为RC框架结构第j层的累积塑性位移,δy,j为RC框架结构第j层的屈服位移,且δy,j=Qy,j/kj;λi为采用Park‑Ang模型计算得到的RC框架结构中第i层梁和第i层柱的耗能比;步骤四、将RC框架结构中各层梁和各层柱的损伤指数按梁柱耗能比进行加权组合,得到RC框架结构各层损伤指数,具体过程为:步骤401、定义RC框架结构第i层的损伤指数DMTi为:DMTi=λiλi+1DMbi+1λi+1DMci---(11)]]>步骤402、将公式(6)和公式(10)代入公式(11)中,得到RC框架结构第i层的损伤指数DMTi为:DMTi=(a1+1)λi2+(a2+1)(λi+1)2Ah,iAh+b1λi+b2λi+1---(12)]]>步骤五、将RC框架结构第i层的损伤指数DMTi的表达式定义为RC框架结构第i层的损伤评估模型;步骤101中所述a1和b1的确定方法为:步骤1011、随机选取N个RC框架结构,采用Park‑Ang模型计算得到N个RC框架结构中各层梁的位移损伤指数和累积耗能损伤指数;其中,N的取值为1~20的自然数;步骤1012、以RC框架结构中梁的累积耗能损伤指数为横坐标,以RC框架结构中梁的位移损伤指数为纵坐标,建立二维直角坐标系,并将N个RC框架结构中各层梁的位移损伤指数和累积耗能损伤指数对应的点绘制到所述二维直角坐标系中;步骤1013、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绘制在所述二维直角坐标系中的多个点进行直线拟合,获得拟合直线的一次项系数并记作a1,获得拟合直线的常数项并记作b1;步骤102中所述a2和b2的确定方法为:步骤1021、随机选取N个RC框架结构,采用Park‑Ang模型计算得到N个RC框架结构中各层柱的位移损伤指数和累积耗能损伤指数;其中,N的取值为1~20的自然数;步骤1022、以RC框架结构中柱的累积耗能损伤指数为横坐标,以RC框架结构中柱的位移损伤指数为纵坐标,建立二维直角坐标系,并将N个RC框架结构中各层柱的位移损伤指数和累积耗能损伤指数对应的点绘制到所述二维直角坐标系中;步骤1023、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绘制在所述二维直角坐标系中的多个点进行直线拟合,获得拟合直线的一次项系数并记作a2,获得拟合直线的常数项并记作b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58718.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 计算;推算;计数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