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秸秆深施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19288.3 | 申请日: | 2016-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61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郭志彬;王道中;花可可;何传龙;万水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3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秸秆深施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方法。操作步骤包括:1.设置沟槽,2.在沟槽内设置还田秸秆层,3.沟槽覆土,4.常规耕作,5.次年冬小麦收获后播种夏玉米,实施免耕措施,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每年只进行一次秸秆全量深施还田。本发明通过在每年冬小麦种植前实施小麦秸秆深施还田技术,并在次年冬小麦收获后,以免耕的形式种植夏玉米,有效克服了传统秸秆还田技术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同时提高了作物产量,改善了土壤质量,且这种技术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的改善作用不受年降雨量的影响,能够在砂姜黑土分布区的旱地农业中进行推广应用。 | ||
搜索关键词: | 还田 深施 冬小麦 秸秆 土壤肥力 夏玉米 秸秆还田技术 常规耕作 旱地农业 还田秸秆 砂姜黑土 小麦秸秆 作物生长 分布区 轮作 土壤 收获 覆土 免耕 种植 播种 小麦 玉米 | ||
【主权项】:
一种利用秸秆深施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1、设置沟槽小麦种植前设置沟槽,沟槽的宽度和深度相同,均为18~22cm,相邻沟槽之间的距离为0.8~1.2m,所有沟槽面积占整个农田面积的15%~20%;沟槽挖掘时间避免一天中日光最强的时刻,降低阳光照射,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量;1.2、设置还田秸秆层小麦秸秆的敷设量为7500kg/ha,每个沟槽铺设的秸秆量按以下公式计算获得:单个沟槽秸秆还田量=7500kg×耕地面积(单位:ha)/沟槽个数;小麦秸秆来源于每年6月冬小麦收获后所得,小麦秸秆还田之前要经过3‑4个月的自然降解,还田时小麦秸秆长度为8‑12cm小段;1.3、沟槽覆土清除覆土中存在的大土块,整理耕地,保持平整;沟槽覆土时间必须在沟槽开挖后的48小时之内完成,避免土壤水分大量蒸发;1.4、常规耕作处理冬小麦种植前撒施化肥,常规耕作,冬小麦在每年10月25日之前完成播种;1.5、次年6月冬小麦收获后播种夏玉米,实施免耕措施,直接将夏玉米播种在收获冬小麦的麦茬地里,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每年只进行一次秸秆全量深施还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19288.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治紫花苜蓿黄萎病的种植方法
- 下一篇:施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