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器件以及用于形成半导体器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9865.0 | 申请日: | 2016-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957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H-G·埃克尔;M·米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06;H01L27/088;H01L21/8234;H01L21/2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曾立 |
地址: | 德国瑙伊***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以及用于形成半导体器件的方法。该半导体器件包括第一晶体管结构,所述第一晶体管结构包括位于半导体衬底内的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晶体管体区。第一晶体管体区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晶体管结构的第一源极区/漏极区和第一晶体管结构的第二源极区/漏极区之间。半导体器件包括第二晶体管结构,所述第二晶体管结构包括位于半导体衬底内的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晶体管体区。第二晶体管体区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晶体管结构的第一源极区/漏极区和第二晶体管结构的第二源极区/漏极区之间。第二晶体管结构的第二源极区/漏极区的至少部分位于包括第一晶体管结构的第二源极区/漏极区的掺杂区与第二晶体管体区之间。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器件 以及 用于 形成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半导体器件(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500、1600),包括:第一晶体管结构(101),所述第一晶体管结构(101)包括位于半导体衬底(103)内的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晶体管体区(102),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体区(10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结构的第一源极区/漏极区(104)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结构的第二源极区/漏极区(105)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结构的第一源极区/漏极区(104)具有第二导电类型;第二晶体管结构(106),所述第二晶体管结构(106)包括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103)内的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晶体管体区(107),其中,所述第二晶体管体区(107)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晶体管结构的第一源极区/漏极区(108)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结构的第二源极区/漏极区(109)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晶体管结构的第二源极区/漏极区(109)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包括所述第一晶体管结构的第二源极区/漏极区(105)的掺杂区与所述第二晶体管体区(107)之间;所述第一晶体管结构的栅极(164b),其中,能够由所述第一晶体管结构的所述栅极(164b)控制的所述第一晶体管结构的晶体管沟道被限制于位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结构的第一源极区/漏极区(104)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结构的第二源极区/漏极区(105)之间的沟道区;第一电极结构(111),所述第一电极结构(111)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结构的第一源极区/漏极区(104)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结构的第一源极区/漏极区(108)电连接;以及第二电极区(112),所述第二电极区(112)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结构的第二源极区/漏极区(105)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体区(102)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结构的第二源极区/漏极区(109)由所述半导体衬底中的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公共半导体掺杂区来实现;和/或其中,所述第二晶体管体区(107)和所述第一晶体管结构的第一源极区/漏极区(104)由所述半导体衬底中的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公共半导体掺杂区来实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79865.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