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差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33236.8 | 申请日: | 2015-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610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野口隆宪;滨田哲郎;坂田翔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48/05 | 分类号: | F16H48/05;F16H48/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蔡丽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在差动装置中,将输入板(7)的第1内摆线槽部(H1)的第1波数(Z1)、与该第1内摆线槽部(H1)对置的第1差动板(3)的第1外摆线槽部(E1)的第2波数(Z2)、与该第1外摆线槽部(E1)相反一侧的第1差动板(3)的第2内摆线槽部(H2)的第3波数(Z3)、与该第2内摆线槽部(H2)对置的第2差动板(4)的第2外摆线槽部(E2)的第4波数(Z4)设定为Z1=8、Z2=Z3=6、Z4=4,或者Z1=Z4=6、Z2=4、Z3=8。由此能够提供如下的差动装置:在不使用以往的差动装置那样的锥齿轮和中心板的情况下,能够经由摆线减速机构实现等转矩分配以及等差动旋转。 | ||
搜索关键词: | 差动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差动装置,其将输入板(7)的旋转力经由摆线减速机构或者次摆线减速机构而分配给第1输出轴(15)和第2输出轴(16),该第1输出轴(15)和第2输出轴(16)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排列在第1旋转轴线(X1)上,在所述第1输出轴与所述第2输出轴之间能够实现等转矩分配和等差动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具有:第1差动板(3),其被配置成与绕所述第1旋转轴线(X1)旋转的所述输入板(7)的一侧相邻;第2差动板(4),其被配置成与所述第1差动板(3)的同所述输入板(7)相反的一侧相邻;以及偏心轴(5),其将所述第1差动板(3)支承为能够绕从所述第1旋转轴线(X1)偏心的第2旋转轴线(X2)旋转,所述偏心轴(5)与所述第1输出轴(15)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接,所述第2差动板(4)与所述第2输出轴(16)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接,在所述输入板(7)的与所述第1差动板(3)对置的一侧面(7a)上,形成有沿着第1波数(Z1)的内摆线曲线或者内次摆线曲线在周向上延伸的第1内摆线槽部(H1),在所述第1差动板(3)的与所述输入板(7)对置的一侧面(3a)上,形成有沿着第2波数(Z2)的外摆线曲线或者外次摆线曲线在周向上延伸的第1外摆线槽部(E1),在这两个线槽部(H1、E1)相互重叠的部分处,在这两个线槽部(H1、E1)之间夹持有多个第1滚动体(18),并且,在所述第1差动板(3)的与所述第2差动板(4)对置的另一侧面(3b)上,形成有沿着第3波数(Z3)的内摆线曲线或者内次摆线曲线在周向上延伸的第2内摆线槽部(H2),在所述第2差动板(4)的与所述第1差动板(3)对置的一侧面(4a)上形成有沿着第4波数(Z4)的外摆线曲线或者外次摆线曲线在周向上延伸的第2外摆线槽部(E2),在这两个线槽部(H2、E2)相互重叠的部分处,在这两个线槽部(H2、E2)之间夹持有多个第2滚动体(19),所述第1波数(Z1)是8,所述第2波数(Z2)和所述第3波数(Z3)都是6,所述第4波数(Z4)是4;或者,所述第1波数(Z1)和所述第4波数(Z4)都是6,所述第2波数(Z2)是4,所述第3波数(Z3)是8,所述差动装置具有差速器壳体(2),所述差速器壳体(2)被以绕所述第1旋转轴线(X1)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汽车的变速箱(1),所述输入板(7)构成所述差速器壳体(2)的一部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80033236.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