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栖飞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90951.9 | 申请日: | 2015-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36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新广 |
主分类号: | B60F5/02 | 分类号: | B60F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阜石路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三栖飞车,有四个车轮,车轮是由电机的外转子外圆均布联接数个风扇叶片、在风扇叶片的顶端联接轮辋、在轮辋上安装轮胎构成。车轮电机定子轴联接于伺服电机的外转子外圆。伺服电机的外转子的上端与减震器的下端联接。前机翼、后机翼的下端与减震器的上端联接。前机翼、后机翼对称于车身左右设置。机翼上有副翼及其舵机。前机翼、后机翼根部联接与车内顶的电动蜗轮蜗杆机构,可象鸟翅样收展。在车上设置相电连接的操纵器、拉推器、智能控制器、蓄电池、发电装置,环境感知传感器、速度传感器。车轮电机、伺服电机、蜗杆上的电机、舵机均与智能控制器电联接。车内设置驾驶员座椅、起落板的垂直板穿过车身的底板并配成滑动配合,起落板与拉推器联接。 | ||
搜索关键词: | 飞车 | ||
【主权项】:
三栖飞车,其特征是:纵向轴(5)被联系于车身(2)上部;在轴(5)前部向前下方联接前机翼(4),在前机翼(4)上设置前副翼(4‑1)、前舵机(4‑1‑1),前副翼(4‑1)与前舵机(4‑1‑1)联系;在轴(5)后部向后下方联接后机翼(9),在后机翼(9)上设置后副翼(9‑1)、后舵机(9‑1‑1),后副翼(9‑1)与后舵机(9‑1‑1)联系;在轴(5)中部安装蜗轮(6);轴(5)、蜗轮(6)、前机翼(4)、后机翼(9)对称于车身(2)左右设置;前机翼(4)的下部、后机翼(9)的下部分别靠在前挡块(19)、后挡块(10);一号电机(8)的定子固定于车身(2)内顶中部;蜗杆(7)与一号电机(8)的转子轴向联接,然后,蜗杆(7)的两端插入车身(2)内顶部上的挂耳(2‑1)并配成转动配合;蜗杆(7)与蜗轮(6)配成传动配合,而且蜗杆(7)的左部(7‑1)传动驱转蜗轮(6)的方向与蜗杆(7)的右部(7‑2)传动驱转蜗轮(6)的方向相反;在二号电机(1‑2)的外转子外圆均布联接数个风扇叶片(1‑1),在风扇叶片(1‑1)的顶端联接轮辋(1‑3),在轮辋(1‑3)上安装轮胎(1‑4),车轮(1)如此构成;在二号电机(1‑2)的定子轴上安装电磁刹车器(21),电磁刹车器(21)的刹车头与外二号电机(1‑2)的外转子的端面对应;二号电机(1‑2)的定子轴的右端联接于伺服电机(20)的外转子的外圆;伺服电机(20)的外转子的上端与减震器(3)的下端联接;前机翼(4)、后机翼(9)的下端与减震器(3)的上端联接;在车身(2)上设置操纵器(18)、驾驶员座椅(17)、拉推器(15)、智能控制器(13)、蓄电池(12)、发电装置(11),环境感知传感器、速度传感器,蓄电池(12)与发电装置(11)用导线连接;操纵器(18)中含启动、运动模式切换、方向、油门、刹车、前舵机(4‑1‑1)、后舵机(9‑1‑1)、一号电机(8)及拉推器(15)操控装置,操纵器(18)中有操控方式切换开关;起落板(16)的垂直板穿过车身(2)的底板并配成滑动配合,起落板(16)的垂直板的上端联结竖杆(14),起落板(16)的水平板处于车身(2)的底板外;竖杆(14)与拉推器(15)配成传动配合;一号电机(8)、二号电机(1‑2)、伺服电机(20)、前舵机(4‑1‑1)、后舵机(9‑1‑1)、操纵器(18)、拉推器(15)、环境感知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均与智能控制器(13)电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新广,未经刘新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20590951.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摆臂滑动式独立悬挂装置
- 下一篇:一种仿生两栖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