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速器差速器冲击强度及疲劳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41695.8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8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王金明;李王英;冯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欧阳沁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变速器差速器冲击强度及疲劳分析方法,包括三部分,分别为锥轴承随温度的预紧力方法,差速器周向二十等分及冲击强度分析方法以及疲劳寿命分析方法。由于要通过模拟方法来获得实际旋转一周差速器壳体的瞬态应力是很难做到的,本发明通过对主减大齿轮啮合位置绕周向等分二十份的方法,以此准静态的分析结果组合而成为差速器壳体旋转一周的瞬态应力历程,来模拟实际旋转一周差速器壳体的瞬态应力,并结合整车载荷谱各扭矩水平及相应旋转圈数,根据载荷与应力分析的载荷比值对应力分析的结果进行线性缩放,最后对各扭矩水平的疲劳损失进行叠加,计算差速器壳体工作过程即该载荷谱下的疲劳耐久寿命。可有效避免差速器壳体过设计或者寿命满足不了实际工况的缺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速器 差速器 冲击 强度 疲劳 分析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变速器差速器冲击强度及疲劳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三部分,分别为锥轴承随温度的预紧力方法,差速器周向二十等分及冲击强度分析方法以及疲劳寿命分析方法,将锥轴承、差速器壳体及变速器壳体相关零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装配关系设置“接触”,以确保力及位移的传递,初始预设常温时的过盈量,得出常温下的锥轴承与壳体端面接触的轴向预紧力,保持过盈量不变,设置不同的温度,得出不同温度下的预紧力,根据差速器的工作温度,获得该温度下的轴向预紧力,将主减大齿轮啮合位置绕周向等分二十份,并对二十份中每一啮合位置进行静强度分析,同时考虑锥轴承随温度不同而变化的轴向预紧力,得出二十个不同啮合位置下差速器壳体应力结果,以整车冲击扭矩为输入载荷,从而得出全方位校核差速器壳体冲击强度的方法;以准静态的分析结果组合而成为差速器壳体旋转一周的瞬态应力历程,并结合各扭矩水平及相应旋转圈数,根据载荷与应力分析的载荷比值对应力分析的结果进行线性缩放,最后对各扭矩水平的疲劳损失进行叠加,计算差速器壳体工作过程即该载荷谱下的疲劳耐久寿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941695.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