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灵敏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03563.4 | 申请日: | 2015-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35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刘乐;陈振翎;何永红;郭继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552 | 分类号: | G01N21/552;G01N21/41 |
代理公司: | 北京瀚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82 | 代理人: | 宋宝库,何平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光谱响应曲线来提高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灵敏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步骤获得在所选波长范围内单调下降的第一光谱响应曲线;调整SPR传感器的入射角,使在预设折射率测量范围内,SPR共振波长都在光谱响应曲线的波长范围内且在尽量长波的一端;直接通过系统的原始光谱数据判断SPR共振波长位置,作为传感器输出数据,从而实现光谱型SPR传感器灵敏度的增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表面 等离子 共振 传感器 灵敏度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提高SPR传感器灵敏度的方法,包含步骤:步骤(1),提供光源与探测器,获取所述光源与探测器的第一光谱响应曲线,其中,在该第一光谱响应曲线的波长范围内,光谱响应特性随波长增加而单调下降;步骤(2),调整SPR传感器的入射角,使在预设的折射率测量范围内,折射率最大值所对应的SPR共振波长达到第一光谱响应曲线的允许最大波长值;步骤(3),在步骤(2)调整结束后,直接选取当前选定的入射角作为SPR传感器的最终入射角;其中,在预设的折射率测量范围内,预设折射率最小值所对应的SPR共振波长处于第一光谱响应曲线的波长范围内;所述步骤(2)包含如下子步骤:步骤(2‑A)、调整SPR传感器的入射角,使预设范围内折射率最大值所对应的SPR共振波长、预设范围内折折射率最小值所对应的SPR共振波长移动到第一光谱响应曲线上的波长范围内;步骤(2‑B)、调整SPR传感器的入射角,使预设范围内折射率最大值所对应的SPR共振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预设步长;步骤(2‑C)、由判断单元来判断预设折射率范围内折射率最大值所对应的SPR光谱曲线是否能正常检测出共振波长;若判断单元判断能正常检测出共振波长,则返回步骤(2‑B),若判断单元判断不能正常检测出共振波长,则进入步骤(2‑D);步骤(2‑D)、调整SPR传感器的入射角,使预设范围内折射率最大值所对应的SPR共振波长向短波长方向移动预设步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603563.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