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宽频带、高Q值有源电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25313.6 | 申请日: | 2015-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17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张万荣;王忠俊;谢红云;金冬月;赵彦晓;黄鑫;邓蔷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H11/02 | 分类号: | H03H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宽频带、高Q值有源电感,包括第一跨导放大器,第二跨导放大器,有源反馈电阻,可变电容,第一电流源,第二电流源,分流支路。两个跨导放大器首尾连接构成回转器,回转器把第一跨导放大器的输入电容回转为等效电感。第一电流源为第二跨导放大器提供电流,第二电流源为第一跨导放大器提供电流。本发明在负跨导放大器采用电压调制的共射‑共基结构组成的复合管,增加了放大器的输出阻抗进而减小零点频率,拓展了带宽;采用有源反馈电阻和可变电容,提高了品质因子Q值和等效电感值以及它们的可调性。通过对各个晶体管栅极电压与可变电容电容值的协同调节,有源电感实现了宽频带、高Q值以及带宽和Q值的可调节。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宽频 有源 电感 | ||
【主权项】:
一种宽频带、高Q值有源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跨导放大器,第二跨导放大器,有源反馈电阻,可变电容,第一电流源,第二电流源,分流支路;其中:第一跨导放大器由第一双极型晶体管(Q1)构成,为正跨导放大器;第二跨导放大器由第二双极型晶体管(Q2)、第三双极型晶体管(Q3)与第四双极型晶体管(Q4)构成,为负跨导放大器,第四双极型晶体管(Q4)作为电压调制管与第二双极型晶体管(Q2)和第三双极型晶体管(Q3)构成的共发射极‑共基极结构一起构成一个复合管结构,增加了负跨导放大器的输出阻抗,从而减小了有源电感的零点频率,增加了带宽;正跨导放大器和负跨导放大器交叉连接构成回转器,可以把第一双极型晶体管(Q1)中的基极与发射极间的等效电容Cbe1转换为等效电感;有源反馈电阻由第一电阻(R1)和第三NMOS晶体管(MR)并联构成,连接在正跨导放大器和负跨导放大器之间构成反馈,减小了有源电感损耗电阻,提高了有源电感的电感值和Q值,同时,通过改变第四可调电压源电压(VR),实现对有源反馈电阻等效电阻值的调节,进而实现对有源电感电感值和Q值的调节;可变电容由第四NMOS晶体管(Mc)和第六可调电压源(Vc)构成,调节第六可调电压源(Vc)可以改变可变电容的等效电容值,从而实现对有源电感电感值和Q值的调节;第一电流源由第一PMOS晶体管(M1)和第二PMOS晶体管(M5)构成,为负跨导放大器提供直流偏置电流,通过调节第一可调电压源(V1)和第五可调电压源(V5),可以改变负跨导放大器中晶体管的跨导,进而实现对有源电感电感值和Q值的调节;第二电流源由第一NMOS晶体管(M2)构成,为正跨导放大器提供直流偏置电流,通过调节第二可调电压源(V2),可以改变正跨导放大器中晶体管的跨导,进而实现对有源电感电感值和Q值的调节;分流支路由第二NMOS晶体管(M3)构成,通过改变第三可调电压源电压(V3),改变负跨导放大器的放大管的跨导值,实现对有源电感的电感值和品质因子Q的调节;其中:第一双极型晶体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三NMOS晶体管(MR)的源极,第一双极型晶体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一NMOS晶体管(M2)的漏极连接,第一双极型晶体管(Q1)的集电极与电源连接,第二双极型晶体管(Q2)的基极作为有源电感的输入端,同时与第一双极型晶体管(Q1)的发射极、第一NMOS晶体管(M2)的漏极连接,第二双极型晶体管(Q2)的集电极同时与第三双极型晶体管(Q3)的发射极、第四双极型晶体管(Q4)的基极、第二NMOS晶体管(M3)的漏极连接,第二双极型晶体管(Q2)的发射极与地连接,第三双极型晶体管(Q3)的基极同时与第四双极型晶体管(Q4)的集电极、第二PMOS晶体管(M5)的漏极连接,第三双极型晶体管(Q3)的集电极同时与第一PMOS晶体管(M1)的漏极、第四NMOS晶体管(Mc)的漏极、第四NMOS晶体管(Mc)的源极、第三NMOS晶体管(MR)的漏极连接,第四双极型晶体管(Q4)的发射极与地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口与第三NMOS晶体管(MR)的源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口与第三NMOS晶体管(MR)的漏极连接,第三NMOS晶体管(MR)的栅极与第四可调电压源(VR)连接,第四NMOS晶体管(Mc)栅极与第六可调电压源(Vc)连接,第一PMOS晶体管(M1)的源极与电源连接,第一PMOS晶体管(M1)的栅极与第一可调电压源(V1)连接,第二PMOS晶体管(M5)的源极与电源连接,第二PMOS晶体管(M5)的栅极与第五可调电压源(V5)连接,第一NMOS晶体管(M2)的源极与地连接,第一NMOS晶体管(M2)的栅极与第二可调电压源(V2)连接,第二NMOS晶体管(M3)的源极与地连接,第二NMOS晶体管(M3)的栅极与第三可调电压源(V3)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425313.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烤箱
- 下一篇:一种烘烤架可自动推出的新型烤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