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烷氧基取代的1,2‑苯并屈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84925.5 | 申请日: | 2015-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69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白跃峰;胡平;陈丽琴;向世凯;倪海量;余文浩;赵可清;汪必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43/21 | 分类号: | C07C43/21;C07C41/30;C07C43/2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6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含有多个烷氧基取代基的1,2‑苯并屈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其以二苯乙炔、苯乙醛或其衍生物为底物,通过控制氧化剂三氯化铁与二苯乙炔衍生物的比例,可选择性的合成1,2‑二芳基萘衍生物或1,2‑苯并屈化合物。1,2‑二芳基萘衍生物可进一步被三氯化铁氧化生成1,2‑苯并屈化合物或10位碳被氯原子取代的氯代1,2‑苯并屈化合物。1,2‑苯并屈化合物也可与NBS等溴源反应生成10位碳被溴原子取代的溴代1,2‑苯并屈化合物。含有多条长链烷氧基取代基的1,2‑苯并屈衍生物能够自组装成有序的球晶或液晶相态。溴或氯代1,2‑二芳基萘衍生物可进一步作为构建其液晶、OLED等光电材料的基元。 | ||
搜索关键词: | 多烷氧基 取代 衍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类多烷氧基取代的1,2‑苯并屈衍生物的制备方法,该类化合物具有下述通式(I)的结构,其中R1是 –CmH2m+1,m表示碳原子数为1至20的整数;R2,R3是H或 –OCnH2n+1,n表示碳原子数为1至20的整数;X可以是H原子、Cl原子或Br原子;其合成步骤是:方法一、将二苯乙炔衍生物、苯乙醛或其衍生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再加入三氯化铁FeCl3,一步生成X为H的1,2‑苯并屈衍生物;在此方法中,三氯化铁与二苯乙炔衍生物的摩尔比为3:1 ~ 8 :1;方法二、将二苯乙炔衍生物、苯乙醛或其衍生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再加入三氯化铁FeCl3,室温反应生成中间体1,2‑二苯基萘的衍生物;该步反应完成后,通过一个短柱除去铁离子,再将粗产物继续投入到有机溶剂中,加入FeCl3,室温反应至薄层层析检测无中间体存在;然后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冰冻的甲醇淬灭反应,利用旋转蒸发仪除去有机溶剂,残留固体通过二氧化硅柱层析分离得到产物;其中第一步生成1,2‑二苯基萘的衍生物这一中间体时所使用三氯化铁与二苯乙炔衍生物的摩尔比为0.6 :1 ~ 2 :1;第二步生成X为H 1,2‑苯并屈衍生物的过程中所用三氯化铁与1,2‑二苯基萘的衍生物的摩尔比为3:1 ~ 7 :1;第二步生成X为Cl原子取代的1,2‑苯并屈衍生物的过程中所用三氯化铁与1,2‑二苯基萘的衍生物的摩尔比为7:1 ~ 12 :1;无论方法一或方法二合成的X为H的1,2‑苯并屈衍生物也可以再与1~2个当量的NBS或液溴反应生成反应活性更高的溴预官能团化的苯并屈衍生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师范大学,未经四川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384925.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瓦楞纸板简易冲孔机构
- 下一篇:一种醛基取代多环杂芳烃化合物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