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温室大棚栽培茯苓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85284.0 | 申请日: | 2015-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6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秦光月;王先有;侯桂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康地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82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温室大棚栽培茯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段木;2)制作辅料;3)制作栽培种;4)接种;5)选择并整理场地;6)搭建温室大棚;7)布置白蚁诱杀点;8)覆土栽培。本发明生产成本低,四季均可栽培茯苓,生长周期短,生物转化率高,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温室 大棚 栽培 茯苓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利用温室大棚栽培茯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段木:选取新鲜无霉变的松树木,锯成33‑35厘米长的段木,削去粗皮并晒干,扎成5kg/捆的干松木段;2)制作辅料:将重量百分比为77%的全干松木屑、20%的米糠或麸皮、1%的白糖、1%的石膏、0.5%的过磷酸钙、0.5%的硫酸镁混合,再加入上述混合物总重的110‑120%的水搅拌均匀,备用;3)制作栽培种:先将步骤1)的干松木段放入清水中浸泡10‑12小时,捞起沥去多余水分,浸泡后松木段的含水量达到60%后,再将上述步骤2)中的辅料充分拌匀,保持料内含水量在60%,向30厘米×60厘米×6.5丝米的聚乙稀塑料袋中装入5cm厚的辅料,再将浸泡的松木段装入袋中,袋内上部同样装入5cm厚的辅料,扎好袋口,进行高温灭菌;4)接种:将灭菌好的菌袋从灭菌锅内起出,放入洁净的操作室,待灭菌袋内温度降到28℃以下后,再把菌袋搬入接种箱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茯苓二级种的接种,接好种后及时放入26‑28℃的增养室内进行恒温培养,20‑30天后菌丝长满全袋,制得菌袋;5)选择并整理场地:选择向阳、土壤疏松、坡度低于60°、排水性好的地块作为栽培地,深挖场地30‑50厘米,整细土壤;6)搭建温室大棚:在整理好的场地上搭建温室大棚,并挖设排水沟;7)布置白蚁诱杀点:在每亩地的四周深挖4‑6个底面积为1‑1.5㎡、深度为60cm的土坑,在坑内堆放白蚁喜食的营养料及茯苓菌种,喷施白蚁灵粉或水剂白蚁药,加盖好新鲜松枝叶,再用土覆盖;8)覆土栽培:将步骤4)中制得的菌袋一端的薄膜划开一条口,向开口处插入一根新鲜全干且长30cm的树枝引木,再将菌袋顺坡排放于上述温室大棚的土坑中,每行土坑宽一米,每排放两包菌袋,菌袋上插有引木的一端靠近土坑的侧壁,盖土10‑15厘米厚,保持料内温度为28‑30℃,土壤中含水量为55‑7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康地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康地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185284.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攀爬网的椭圆花盆
- 下一篇:平菇立式覆土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