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热电分离结构的圆片级LED的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6860.4 | 申请日: | 2014-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7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张黎;赖志明;陈栋;陈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62;H01L33/64;H01L33/50;H01L33/5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彭英 |
地址: | 214429 江苏省无锡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热电分离结构的圆片级LED的封装结构,属于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其在硅基本体(1)的正面设置下凹的型腔(12),LED芯片(2)通过金属柱(22)倒装于型腔(12)的底部,硅基本体(1)的背面设置起导电作用的下层再布线金属层Ⅰ(321)和下层再布线金属层Ⅱ(322)、起散热作用的下层再布线金属层Ⅲ(323),芯片电极(21)经硅通孔(11)与下层再布线金属层Ⅰ(321)和下层再布线金属层Ⅱ(322)实现电气连通,下层再布线金属层Ⅲ(323)设置于LED芯片(2)的正下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有利于LED芯片散热的倒装封装基板和热电分离结构,提升了LED芯片到封装体外引脚的散热性能,显著降低了封装结构的热阻。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热电 分离 结构 圆片级 led 封装 | ||
【主权项】:
一种带有热电分离结构的圆片级LED的封装结构,其包括硅基本体(1)、带有若干个芯片电极(21)的LED芯片(2)和填充物Ⅱ(52),所述硅基本体(1)的上表面设有下凹的型腔(12),所述型腔(12)的底部表面设有绝缘层Ⅰ(13),所述LED芯片(2)倒装于型腔(12)的底部,所述填充物Ⅱ(52)填充型腔(12),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Ⅰ(13)的表面设有选择性不连续排布的上层再布线金属反射层Ⅰ(311)和上层再布线金属反射层Ⅱ(312),所述上层再布线金属反射层Ⅰ(311)和上层再布线金属反射层Ⅱ(312)的表面设置金属柱(22),所述LED芯片(2)的芯片电极(21)通过金属柱(22)分别与上层再布线金属反射层Ⅰ(311)和上层再布线金属反射层Ⅱ(312)连接,所述上层再布线金属反射层Ⅰ(311)与上层再布线金属反射层Ⅱ(312)于相邻的所述芯片电极(21)之间断开,所述型腔(12)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个硅通孔(11),所述硅通孔(11)设置于LED芯片(2)的垂直区域之外,且其上端口不大于其下端口,所述硅通孔(11)的内壁和硅基本体(1)的下表面设置绝缘层Ⅱ(14),所述绝缘层Ⅱ(14)于硅通孔(11)的顶部形成开口(15),所述开口(15)向上贯穿绝缘层Ⅰ(13),且露出上层再布线金属反射层Ⅰ(311)和上层再布线金属反射层Ⅱ(312)的下表面,所述绝缘层Ⅱ(14)的表面设置不连续排布的下层再布线金属层Ⅰ(321)、下层再布线金属层Ⅱ(322)、下层再布线金属层Ⅲ(323),所述下层再布线金属层Ⅰ(321)、下层再布线金属层Ⅱ(322)一端覆盖硅通孔(11),并通过开口(15)分别与上层再布线金属反射层Ⅰ(311)、上层再布线金属反射层Ⅱ(312)对应连接,其另一端形成输入/输出端(3211、3221), 所述下层再布线金属层Ⅲ(323)位于LED芯片(2)的正下方,且与下层再布线金属层Ⅰ(321)、下层再布线金属层Ⅱ(322)隔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未经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356860.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散热性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光伏组件层叠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