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十字路口二层面全互通式立交桥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7143.2 | 申请日: | 2014-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5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杜合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合平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4603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十字路口二层面全互通式立交桥是一种十字路口立交桥。如图所示,桥上主干道03、桥上主干道04、附桥匝道05和附桥匝道06位于立交桥之上,坡道07、坡道08、坡道09、坡道10、上下匝道11、上下匝道12、上下匝道13和上下匝道14用于车辆上桥或者下桥,其余匝道都位于道路01和道路02之上,道路02、回转匝道15、回转匝道16、回转匝道17和回转匝道18穿越了立交桥或者位于桥下。该立交桥结构简单,占地面积较小,适合城市中大多数其他立交桥无法修建的十字路口修建,可以让十字路口两条道路间车辆不间断互不干扰地自由通行。 | ||
搜索关键词: | 十字路口 层面 互通 立交桥 | ||
【主权项】:
一种十字路口二层面全互通式立交桥,包含道路(01)、道路(02)、桥上主干道(03)、桥上主干道(04)、附桥匝道(05)、附桥匝道(06)、坡道(07)、坡道(08)、坡道(09)、坡道(10)、上下匝道(11)、上下匝道(12)、上下匝道(13)、上下匝道(14)、回转匝道(15)、回转匝道(16)、回转匝道(17)、回转匝道(18)、定向匝道(19)、定向匝道(20)、定向匝道(21)、定向匝道(22)、匝道(31)和匝道(32),其特征是该十字路口二层面全互通式立交桥有两座主桥和两座附桥,其中一座主桥由桥上主干道(03)及其坡道(07)和坡道(08)构成,另一座主桥由桥上主干道(04)及其坡道(09)和坡道(10)构成,两座主桥并列相邻;一座附桥由附桥匝道(05)及其上下匝道(11)和上下匝道(12)构成,另一座附桥由附桥匝道(06)及其上下匝道(13)和上下匝道(14)构成,两座并列的附桥分别位于两座主桥的外侧;两座主桥和两座附桥位于两条十字形相交的道路(01)和道路(02)中的道路(01)之上,横跨另一条道路(02);桥上主干道(03)与桥上主干道(04)并列相邻,附桥匝道(05)与桥上主干道(03)并列相邻,附桥匝道(06)与桥上主干道(04)并列相邻;回转匝道(15)穿越了桥上主干道(03),一部分位于桥上主干道(04)的下方;回转匝道(16)穿越了桥上主干道(04),一部分位于桥上主干道(03)的下方;回转匝道(17)和回转匝道(18)穿越了桥上主干道(03)和桥上主干道(04);道路(02)穿越了桥上主干道(03)、桥上主干道(04)、附桥匝道(05)和附桥匝道(06);道路(01)上两座主桥和两座附桥外侧有定向匝道(19)、定向匝道(20)、定向匝道(21)和定向匝道(22);桥上主干道(03)的一端与坡道(07)的顶端相连相通,另一端与坡道(08)的顶端相连相通,桥上主干道(03)也通过附桥匝道(05)与上下匝道(12)相通;桥上主干道(04)的一端与坡道(09)的顶端相连相通,另一端与坡道(10)的顶端相连相通,桥上主干道(04)也通过附桥匝道(06)与上下匝道(14)相通;附桥匝道(05)的一端与上下匝道(11)的顶端相连相通,另一端与上下匝道(12)的顶端相连相通,附桥匝道(05)也与桥上主干道(03)相连相通;附桥匝道(06)的一端与上下匝道(13)的顶端相连相通,另一端与上下匝道(14)的顶端相连相通,附桥匝道(06)也与桥上主干道(04)相连相通;坡道(07)的顶端与桥上主干道(03)相连相通,底端与道路(01)的(23)段相连相通;坡道(08)的顶端与桥上主干道(03)相连相通,底端与道路(01)的(24)段相连相通;坡道(09)的顶端与桥上主干道(04)相连相通,底端与道路(01)的(25)段相连相通;坡道(10)的顶端与桥上主干道(04)相连相通,底端与道路(01)的(26)段相连相通;上下匝道(11)的顶端与附桥匝道(05)相连相通,底端与回转匝道(15)相连相通,底端也通过定向匝道(19)与回转匝道(17)相通;上下匝道(12)的顶端通过附桥匝道(05)与上下匝道(11)相通,顶端也通过附桥匝道(05)与桥上主干道(03)相通,底端与回转匝道(18)相连相通,底端也通过定向匝道(20)与道路(01)的(24)段相通;上下匝道(13)的顶端与附桥匝道(06)相连相通,底端与回转匝道(16)相连相通,底端也通过定向匝道(21)与回转匝道(18)相通;上下匝道(14)的顶端通过附桥匝道(06)与上下匝道(13)相通,顶端也通过附桥匝道(06)与桥上主干道(04)相通,底端与回转匝道(17)相连相通,底端也通过定向匝道(22)与道路(01)的(26)段相通;回转匝道(15)的一端与上下匝道(11)的底端相连相通,另一端通过匝道(31)与道路(02)的(30)段相通;回转匝道(16)的一端与上下匝道(13)的底端相连相通,另一端通过匝道(32)与道路(02)的(28)段相通;回转匝道(17)的一端与上下匝道(14)的底端相连相通,另一端通过定向匝道(19)与道路(02)的(27)段相通,该端也通过定向匝道(19)与上下匝道(11)的底端相通;回转匝道(18)的一端与上下匝道(12)的底端相连相通,另一端通过定向匝道(21)与道路(02)的(29)段相通,该端也通过定向匝道(21)与上下匝道(13)的底端相通;定向匝道(19)的一端与道路(01)的(23)段相连相通,另一端与道路(02)的(27)段相连相通,定向匝道(19)也与上下匝道(11)的底端相连相通,也与回转匝道(17)相连相通;定向匝道(20)的一端与道路(01)的(24)段相连相通,另一端与道路(02)的(28)段相连相通,定向匝道(20)也与上下匝道(12)的底端相连相通;定向匝道(21)的一端与道路(01)的(25)段相连相通,另一端与道路(02)的(29)段相连相通,定向匝道(21)也与上下匝道(13)的底端相连相通,也与回转匝道(18)相连相通;定向匝道(22)的一端与道路(01)的(26)段相连相通,另一端与道路(02)的(30)段相连相通,定向匝道(22)也与上下匝道(14)的底端相连相通;匝道(31)的一端与回转匝道(15)相连相通,另一端与道路(02)的(30)段相连相通;匝道(32)的一端与回转匝道(16)相连相通,另一端与道路(02)的(28)段相连相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合平,未经杜合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137143.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材料桥梁防护装置
- 下一篇:铁路钢轨扣件系统减振弹性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