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液冷电池系统及其温度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20277.1 | 申请日: | 2014-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03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泉;陈文单;唐湘波;王军;罗宇亮;裴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7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潘中毅;熊贤卿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液冷电池系统及其温度控制方法,其中,液冷电池系统包括:电池系统(1)和温度控制系统;所述电池系统(1)包括装配在其内的电池组(2)和电池管理系统(3);所述温度控制系统包括:与所述电池系统(1)顺序串联的高压液体加热器(4)、电动三通阀(5)、液液热交换器(6)以及驱动泵(7);设置于所述电动三通阀(5)与所述驱动泵(7)之间的电池散热器(8);以及与所述液液热交换器(6)顺序串联的电动空调压缩机(9)、空调散热器(10)及电磁阀(11)。本发明改进了各温度控制部件的连接关系,结构简单,简化了温度控制回路,降低了成本,同时能保障电池系统在低温条件下的正常工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系统 及其 温度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液冷电池系统的温度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21,判断电池系统中电池组的最高温度T2所处温度范围;步骤S22,根据电池组的最高温度T2所处温度范围,判断电池组的进液温度T3所处温度范围,和/或判断电池组的进液温度T3与环境温度T1的大小关系;步骤S23,根据上述判断结果,进行相应温度控制;其中:如果所述电池组的最高温度T2大于等于电池组温度最高阀值,并且所述电池组的进液温度T3大于等于进液温度第一阀值,则执行快冷模式;如果所述电池组的最高温度T2大于等于电池组温度最高阀值,并且所述电池组的进液温度T3小于进液温度第二阀值,则执行慢冷模式;如果所述电池组的最高温度T2大于等于电池组温度最高阀值,并且所述电池组的进液温度T3大于等于所述进液温度第二阀值,同时小于所述进液温度第一阀值,并且所述电池组的进液温度T3与所述环境温度T1的差值大于等于比较阀值,则执行慢冷模式;如果所述电池组的最高温度T2大于等于电池组温度最高阀值,并且所述电池组的进液温度T3大于等于所述进液温度第二阀值,同时小于所述进液温度第一阀值,并且所述电池组的进液温度T3与所述环境温度T1的差值小于比较阀值,则执行快冷模式;如果所述电池组的最高温度T2大于等于电池组温度第一阀值,同时小于电池组温度最高阀值,并且所述电池组的进液温度T3大于等于进液温度第三阀值,则执行快冷模式;如果所述电池组的最高温度T2大于等于电池组温度第一阀值,同时小于电池组温度最高阀值,并且所述电池组的进液温度T3小于进液温度第一阀值,则执行慢冷模式;如果所述电池组的最高温度T2大于等于电池组温度第一阀值,同时小于电池组温度最高阀值,并且所述电池组的进液温度T3大于等于进液温度第一阀值,同时小于进液温度第三阀值,并且所述电池组的进液温度T3与所述环境温度T1的差值大于等于比较阀值,则执行慢冷模式;如果所述电池组的最高温度T2大于等于电池组温度第一阀值,同时小于电池组温度最高阀值,并且所述电池组的进液温度T3大于等于进液温度第一阀值,同时小于进液温度第三阀值,并且所述电池组的进液温度T3与所述环境温度T1的差值小于比较阀值,则执行快冷模式;如果所述电池组的最高温度T2大于等于电池组温度最低阀值,同时小于电池组温度第一阀值,并且所述电池组的进液温度T3与所述环境温度T1的差值大于等于比较阀值,则执行慢冷模式;如果所述电池组的最高温度T2小于电池组温度最低阀值,则提示充电并执行加热模式;电池组温度最高阀值的取值范围为35℃~45℃,电池组温度最低阀值的取值范围为5℃~10℃,电池组温度第一阀值的取值范围为30℃~35℃,进液温度第一阀值的取值范围为25℃~30℃,进液温度第二阀值的取值范围为20℃~25℃,进液温度第三阀值的取值范围为20℃~25℃,比较阀值的取值范围为5℃~1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720277.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