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35750.6 | 申请日: | 2014-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34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杨闻;杨述华;叶树楠;田洪涛;崔福斋;仇志烨;张自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述华;崔福斋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A61B17/7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17 | 代理人: | 郭伟刚,周娇娇 |
地址: | 430022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及其制备方法,该颈椎椎间融合器包括由医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融合器主体和颈前路固定板,所述融合器主体呈前高后低的楔形,所述颈前路固定板位于所述融合器主体前端且与所述融合器主体一体成型,所述颈前路固定板上下两端还分别设有用于与颈椎固定的固定孔。本发明通过设计一体成型的颈前路固定板和融合器主体,可以将整个颈椎椎间融合器固定在上下椎体上,防止其向前滑脱或者向后滑动而压迫中枢神经;并且两者均采用医用可降解材料制成,可以在术后自行降解,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也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颈椎 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椎椎间融合器包括由医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融合器主体和颈前路固定板,所述融合器主体呈前高后低的楔形,所述颈前路固定板位于所述融合器主体前端且与所述融合器主体一体成型,所述颈前路固定板上下两端还分别设有用于与颈椎固定的固定孔;制备所述颈椎椎间融合器的模具包括动模、第一定模和第二定模;所述动模内部具有对应于融合器主体的第一型腔;动模上还设有引导动模和定模进行合模的导柱;动模下部还设有动模底座,以及用于成型件脱模的推出机构,所述推出机构包括推板、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三推杆和位于底部的顶杆孔;所述第一定模上设有对应于动模上导柱的第一导柱套;第一定模上部还有第一定模座板,第一定模座板中心是与注塑机喷嘴相连接的第一浇口;第一定模的中心设有起始于第一浇口并纵贯第一定模的第一流道;第二定模内部具有对应于颈前路固定板的第二型腔;第二定模上还有对应于动模上导柱的第二导柱套;第二定模上部还设有第二定模座板,第二定模座板中心是与注塑机喷嘴相连接的第二浇口;第二定模的中心设有起始于第二浇口并纵贯第二定模的第二流道;所述颈椎椎间融合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模具中将融合器主体注塑成型,并在50‑120MPa压力的条件下进行45‑90秒保压;所述步骤S1包括:S1‑1、将第一定模通过第一定模座板安装在装有制备融合器主体的物料的注塑机上,第一浇口与注塑机的喷嘴相连接;S1‑2、将第二定模通过第二定模座板安装在装有制备颈前路固定板的物料的注塑机上,第二浇口与注塑机的喷嘴相连接;S1‑3、将动模和第一定模通过导柱和第一导柱套进行合模;S1‑4、制备融合器主体的物料在在注塑机中加热到145‑175℃后由注塑机的喷嘴喷出,通过第一浇口和第一流道进入第一型腔中;S1‑5、待物料充满第一型腔后,在50‑120MPa的注塑压力下保压45‑90秒;S2、在60秒内于步骤S1成型的融合器主体的基础上进行颈前路固定板的注塑成型,并在50‑120MPa压力的条件下进行30‑60秒保压;所述步骤S2包括:S2‑1、将动模和第一定模开模后,立即和第二定模通过导柱和第二导柱套进行合模;S2‑2、制备颈前路固定板的物料在注塑机中加热到145‑175℃后由注塑机的喷嘴喷出,通过第二浇口和第二流道进入第二型腔中;第二次浇注物料的时间必须在第一次保压结束的60秒内;S2‑3、待物料充满第二型腔后,在50‑120MPa的注塑压力下保压30‑60秒;S3、待模具冷却至室温,取出成型的颈椎椎间融合器;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S3‑1、卸去压力,待模具冷却到室温后,用顶杆通过顶杆孔推动推板,从而利用第一推杆、第二推杆和第三推杆将颈椎椎间融合器脱模;S3‑2、进行切削、表面齿状结构的加工、钻孔、倒角以及表面清洗的后处理,得到具有颈前路固定板的颈椎椎间融合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述华;崔福斋,未经杨述华;崔福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635750.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