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TFT阵列基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71346.5 | 申请日: | 2014-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75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姚晓慧;许哲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68 | 分类号: | G02F1/136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65 | 代理人: | 林才桂 |
地址: | 5181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TFT阵列基板结构,包括第一与第二栅极(11、13)、半导体层(20)、第一与第二源极(31、33)及第一与第二漏极(42、44),第一栅极(11)与第一漏极(42)在空间上交叠设置形成第一交叠区域(D),第二栅极(13)与第二漏极(44)在空间上交叠设置形成第二交叠区域(E),第一栅极(11)对应第一交叠区域(D)具有第一边缘(113),第二栅极(13)对应第二交叠区域(E)具有第二边缘(133),第一边缘(113)与第一漏极(42)在空间上斜交,第二边缘(133)与第二漏极(44)在空间上斜交,当第一、第二漏极(42、44)相对于第一、第二栅极(11、13)发生相对移动时,第一交叠区域(D)与第二交叠区域(E)的面积产生同向变化。 | ||
搜索关键词: | tft 阵列 板结 | ||
【主权项】:
一种TFT阵列基板结构,包括:第一与第二栅极(11、13)、设于第一与第二栅极(11、13)上方的半导体层(20)、设于半导体层(20)上的第一与第二源极(31、33)及设于半导体层(20)上的第一与第二漏极(42、44),所述第一与第二栅极(11、13)电性连接,第一与第二源极(31、33)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栅极(11)与第一漏极(42)在空间上交叠设置形成第一交叠区域(D),所述第二栅极(13)与第二漏极(44)在空间上交叠设置形成第二交叠区域(E),所述第一栅极(11)对应第一交叠区域(D)具有第一边缘(113),所述第二栅极(13)对应第二交叠区域(E)具有第二边缘(13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113)与第一漏极(42)在空间上斜交,所述第二边缘(133)与第二漏极(44)在空间上斜交,从而,当第一、第二漏极(42、44)相对于第一、第二栅极(11、13)发生相对移动时,第一交叠区域(D)与第二交叠区域(E)的面积产生同向的变化;第一边缘(113)相对于第一漏极(42)的倾斜方向与第二边缘(133)相对于第二漏极(44)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漏极(42)对应于第一交叠区域(D)的部分呈条形,第二漏极(44)对应于第二交叠区域(E)的部分呈条形,且两条形的朝向垂直;第一漏极(42)对应第一交叠区域(D)的宽度为W1,第二漏极(44)对应第二交叠区域(E)的宽度为W2,第一边缘(113)与第一漏极(42)形成的锐角夹角α1=arccot(W2/W1),第二边缘(133)与第二漏极(44)形成的锐角夹角α2=arccot(W1/W2);第一源极(31)呈开口朝上的U形,第二源极(33)呈开口朝右的U形,且第一源极(31)的右部分与第二源极(33)的左部分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271346.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确定掩模图案的方法及信息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工程用空心构件的加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