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因工程恶臭假单胞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80577.5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24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许平;于浩;唐鸿志;马翠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78 | 分类号: | C12N15/78;C12N1/21;C12P17/12;C12R1/40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因工程恶臭假单胞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对恶臭假单胞菌XPSN进行基因改造,构建6‑羟基‑3‑琥珀酰吡啶3‑羟化酶基因失活的基因工程恶臭假单胞菌P‑HSP。其构建方法包括步骤引物设计、PCR扩增、构建敲除用重组质粒pK18mob‑hspB、将重组质粒转移入大肠杆菌S17‑1、双亲杂交。本发明还将基因工程恶臭假单胞菌P‑HSP作为生物催化剂应用于尼古丁转化反应生产6‑羟基‑3‑琥珀酰吡啶中。本发明中构建的基因工程菌株转化效率高,操作简便,菌株传代稳定,能够重复使用三次,降低了反应成本,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因工程 恶臭 假单胞菌 及其 构建 方法 应用 | ||
【主权项】:
一种用于6‑羟基‑3‑琥珀酰吡啶生产的基因工程恶臭假单胞菌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PCR技术,以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XPSN(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5038)基因组为模板,扩增得到命名为hspB的6‑羟基‑3‑琥珀酰吡啶3‑羟化酶基因的部分基因片段;(2)利用内切酶分别对步骤(1)中得到的基因片段和pK18mob质粒进行双酶切,所述双酶切使用EcoRI和BamHI;(3)将步骤(2)中双酶切后的所述基因片段和所述pK18mob质粒用连接酶进行连接,构建敲除用重组质粒pK18mob‑hspB;(4)将步骤(3)中得到的所述敲除用重组质粒pK18mob‑hspB转化入大肠杆菌S17‑1中,作为双亲杂交的供体菌株;(5)选用恶臭假单胞菌XPSN作为受体菌株培养,将其与步骤(4)中得到的供体菌株进行双亲杂交,经过筛选和验证后获得基因工程恶臭假单胞菌,命名为P‑HSP,其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扩增使用上游引物PH‑F:5′‑ccggaattcggggacaaatgtggtggtg‑3′,下游引物PH‑R5′‑cgcggaatcccaagaactacccgaacaga‑3′;所述步骤(5)中的验证为PCR扩增验证,使用的引物为:上游引物为mob‑F:5′‑cggctcgtataatgtgtgga‑3′,下游引物为hspB‑R 5′‑ctacagaaaggtttccatagt‑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180577.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吨桶的清空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上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