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移动网络的恶意蠕虫传播模型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0071.3 | 申请日: | 2014-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34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W12/12;G06F21/56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恶意蠕虫传播模型,该蠕虫传播模型为dS(t)/dt=-θ(t)S(t)I(t)-ωS(t)+δR(t)+eI(t)dI(t)/dt=θ(t)S(t)I(t)-γ(t)S(t)-eI(t)dR(t)/dt=γ(t)I(t)+ωS(t)-δR(t)S(t)+I(t)+R(t)=N]]>其中,δ为移动手机个体从移除手机群R回到易感染手机群S的概率,ω为易感染手机个体直接被移除的概率,e为感染手机群体I回到易感染手机群体S的概率;θ为易感染手机群体S的感染概率,θ(t)表示感染率的时间函数,γ(t)表示移除率的时间函数;dS(t)/dt表示易感染用户群体的变化率,dI(t)/dt表示感染用户群的变化率;dR(t)/dt表示移除用户群的变化率。本发明针对移动蠕虫的传播,定义感染率和移除率都是时间T的函数,同时考虑了当移动手机感染蠕虫后,可以通过杀毒、打补丁,过滤恶意软件等措施来移除一些易感染用户或者感染用户,该模型准确的描述恶意蠕虫传播趋势及对蠕虫传播的控制方法。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移动 网络 恶意 蠕虫 传播 模型 及其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恶意蠕虫传播模型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该蠕虫传播模型为:dS(t)/dt=-θ(t)S(t)I(t)-ωS(t)+δR(t)+eI(t)dI(t)/dt=θ(t)S(t)I(t)-γ(t)S(t)-eI(t)dR(t)/dt=γ(t)I(t)+ωS(t)-δR(t)S(t)+I(t)+R(t)=N]]>其中,S为易感染的用户群、I为感染的用户群、R为被移除的用户群;δ为移动手机个体从移除的用户群R回到易感染的用户群S的概率,ω为易感染手机个体直接被移除的概率,e为感染的用户群I回到易感染的用户群S的概率;θ为易感染的用户群S的感染概率,γ为感染的用户群I的移除概率;S(t)为易感染手机用户数量,I(t)为感染手机用户数量,R(t)为移除手机用户数量,N为网络节点总数,θ(t)表示感染率的时间函数,γ(t)表示移除率的时间函数;dS(t)/dt表示易感染用户群体的变化率,dI(t)/dt表示感染用户群的变化率;dR(t)/dt表示移除用户群的变化率;(二)当蠕虫传播不爆发的情况下,相对应的感染率θ跟移除率γ满足:R'=(θS)'/γ',其中,当R'<1,在满足步骤(一)蠕虫传播模型的前提下,使得I(t)<I(0)成立,则得到公式:该公式对于任意的t>0都有:(三)根据蠕虫传播模型定义可知:dI(t)/dt=θ(t)S(t)I(t)‑γ(t)S(t)‑eI(t)对该式子两边取积分,得到:把公式②与步骤(二)中的公式①做对比,可以得到对于任意t>0有,从而得到I(t)<I(0);所以得到结论,当R'<1,在满足蠕虫传播模型的前提下,使得I(t)<I(0)成立,则蠕虫不会爆发。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未经福建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130071.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害生物防除组合物及有害生物的防除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单轮车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