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井生产过程结垢的防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0101.6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0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香增;杜素珍;刘立;郭学辉;尹志福;李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37/00 | 分类号: | E21B3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5 | 代理人: | 弋才富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油井生产过程结垢的防治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处理剂与加药工艺,其特征是所采取的加药工艺是将设计的智能加药装置与油井连接好,先人工冲击性投加多功能处理剂,然后由智能加药装置控制排量进行连续投加,与大流量投加,其加药量的调整由智能加药装置根据抽油机抽油杆负荷的变化确定,确保油井不会因结垢而影响生产。所涉及的多功能处理剂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植酸≤25%、双十烷基二甲基季铵盐≤10%、双十八烷基季铵盐≤10%、氰基乙酸≤15%、烯炔醇≤3%、吡啶二溴丁基季铵盐≤5%、四丁基碘化钾季铵盐≤2%、膦酰基聚羧酸≤25%、分散增溶剂S≤10%,余量为清水,该剂具有防垢与溶垢、防腐与杀菌多功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井 生产过程 结垢 防治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油井生产过程结垢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设计的智能加药装置,采取一定的加药工艺,实施投加具有特定多功能的处理剂,达到有效的控制油井生产过程结垢的发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智能加药装置的出口与油井的套管阀门连接,智能加药装置中自动控制器的电流过载测试线与油井电机连接,先冲击性的投加多功能处理剂,总投加量M(kg)=0.25(H-Hd),其中H为油井油层深度m,Hd为油井动液面深度m;冲击投加结束后,进行连续性投加多功能处理剂,通过流量控制器调节,设计投加量为Q(m3/d),Q=KCq,其中Cq为油井产出液量m3/d,K为系数,当H-Hd小于200时、K为0.5,当H-Hd小于400且大于等于200时、K为0.75,当H-Hd小于600且大于等于400时、K为1.0,当H-Hd小于800且大于等于600时、K为1.25,当H-Hd大于等于800时、K为1.5,投加量Q的控制由流量控制器执行,当油井出现结垢异常,抽油杆负荷加大,自动控制器会根据抽油杆的负荷变化通过流量控制器调整加药量,设计为当抽油杆负荷比正常负荷增加2%时,自动控制器启动,开启流量控制器大流量阀门进行加药,加药时间为T(min),T的取值等于Q数值的三倍,时间到恢复到连续性投加多功能处理剂即正常加药状态,在12小时后如果抽油机负荷正常,流量控制器继续正常加药,否则,自动控制器会重复启动按照上述过程进行大流量加药,直到抽油杆负荷恢复正常为止,流量控制器才进入正常加药;所述的多功能处理剂,总量按质量百分数计算包括:植酸0~25%、双十烷基二甲基季铵盐0~10%、双十八烷基季铵盐0~10%、氰基乙酸0~15%、烯炔醇0~3%、吡啶二溴丁基季铵盐0~5%、四丁基碘化钾季铵盐0~2%、膦酰基聚羧酸0~25%、0~10%分散增溶剂S,余量为清水,上述百分比区间不包括0;所述的智能加药装置包括耐压储药罐(1),耐压储药罐(1)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源(6)和自动控制器(3),太阳能电源(6)与自动控制器(3)连接给自动控制器(3)提供电源,自动控制器(3)通过流量控制器连线(4)与流量控制器(2)相连接,自动控制器(3)通过电机电流测试连线(5)与抽油机的电机连接,耐压储药罐(1)的下部出口与流量控制器(2)的进口连接,耐压储药罐(1)上的平衡管(7)与流量控制器(2)的出口连接,汇总后连接至加药出口(8)。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未经西安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070101.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双平衡轴的发动机正时驱动系统
- 下一篇:瓦斯预抽钻孔煤屑回填封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