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实现物理隔离的计算机之间交换信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01008.X | 申请日: | 2014-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9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吕翔;李江;陈剑;刘佩进;魏祥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3/38 | 分类号: | G06F13/38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陈星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实现物理隔离的计算机之间交换信息的方法,通过将待传输文件分割为多个原始数据块,对原始数据块进行编码,生成相应的二维码图像,通过读取二维码图像并解码,实现信息交换。按照本发明在物理隔离的两台计算机间进行信息交换,所传递的信息对用户是完全透明的,并且无需使用任何光盘进行传递。由于二维码本身包含了纠错机制,传输数据时很少出现校验错误。单次能够传输的最大数据量与所使用的二维码编码方式、显示器、显卡和数码相机的分辨率密切相关,每秒能够进行的传输次数与所采用的相机摄像速率有关。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物理 隔离 计算机 之间 交换 信息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在实现物理隔离的计算机之间交换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步骤1:取计算机A中待传输文件的文件名作为编号为0的原始数据块;将待传输文件的文件内容分解成M个原始数据块,编号为1~M,第1~M‑1个原始数据块的大小为n‑4个字节,第M个原始数据块的大小为N‑(n‑4)(M‑1)个字节,其中N为待传输文件的文件内容的字节数,n为单幅二维码图像所能存储的最大字节数;步骤2:对于步骤1得到的M+1个原始数据块,分别依次执行如下步骤:步骤2.1:计算序号m的原始数据块的CRC‑16校验码,得到长度为2个字节的CRC‑16校验码,其中m=0,1,2,…,M;步骤2.2:根据序号m的原始数据块生成长度为p个字节的待传输数据块,其中当m=0时,p等于待传输文件的文件名长度加4,当m=1~M‑1时,p=n,当m=M时,p=N‑(n‑4)(M‑1)+4;待传输数据块中的第1~2个字节表示剩余的待传输数据块数f,对于第0~M个待传输数据块,f=M,M‑1,M‑2,…,0;待传输数据块中的第3~4个字节表示步骤2.1生成的序号m的原始数据块的CRC‑16校验码;待传输数据块中的第5~p个字节表示序号m的原始数据块的数据;步骤2.3:根据步骤2.2得到的待传输数据块生成其对应的二维码图像;步骤2.4:将步骤2.3生成的二维码图像在计算机A的显示器上显示;步骤2.5:计算机B连接的数码相机获取计算机A屏幕上显示的二维码图像;步骤2.6:计算机B对步骤2.5获得的二维码图像进行解码处理,得到长度为p字节的字符串;步骤2.7:对于步骤2.6解码得到的字符串,计算机B计算其第5~p字节对应的CRC‑16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与步骤2.6得到的字符串的第3~4字节相同,表明信息正确,否则表明信息错误;步骤2.8:如果步骤2.7对比结果表明信息正确,生成内容为“OK”的二维码显示在计算机B的屏幕上,并将步骤2.6得到的字符串的第5~p字节作为第m个文件数据块;如果步骤2.7对比结果表明信息错误,生成内容为“ERROR”的二维码显示在计算机B的屏幕上;步骤2.9:计算机A连接的数码相机获取计算机B屏幕上显示的二维码图像;步骤2.10:计算机A对步骤2.9获得的二维码图像进行识别,如果内容为“OK”表明传输成功,则回到步骤2.1开始处理第m+1个待传输数据块;如果内容为“ERROR”表明传输错误,则回到步骤2.4,在计算机A的显示器上重新显示步骤2.3生成的二维码图像;步骤3:当计算机B接收到的文件数据块数量为M+1时,表明传输完毕;计算机B将得到的第1~M个文件数据块顺序连接起来,得到由计算机A传输的文件内容;第0个文件数据块为文件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001008.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土壤水分测量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矿物分析用电子探针样本夹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