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气化铁路防治轨道绝缘节电弧灼伤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2014.4 | 申请日: | 2013-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8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李群湛;马庆安;侯日根;陈民武;康文;李亚楠;李子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M5/00 | 分类号: | B60M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张澎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气化铁路防治轨道绝缘节电弧灼伤构造,由扼流线圈、常开开关、列车检测仪和测控单元构成;第一扼流线圈连接于绝缘节上行侧两根轨道之间,第二扼流线圈连接于绝缘节下行侧两根轨道之间;常开开关连接于第一扼流线圈的中点和第二扼流线圈的中点之间;测控单元连接第一列车检测仪、第二列车检测仪的输出端和常开开关K的控制端;测控单元根据第一列车检测仪、第二列车检测仪输出信号的01组合状态判断绝缘节附近有无列车以及列车所处的位置,从而控制常开开关的接通与断开,实现列车不燃弧通过,并保证有无列车通过时轨道电路和供电回路都能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投资较少,便于实施,既可用于新线建设和也适用于旧线改造。 | ||
搜索关键词: | 电气化铁路 防治 轨道 绝缘节 电弧 灼伤 构造 | ||
【主权项】:
一种电气化铁路防治轨道绝缘节电弧灼伤构造,其特征在于,在电气化铁路轨道的绝缘节SI附近,设置:第一扼流线圈W1连接于绝缘节SI上行侧两根轨道G1之间,第二扼流线圈W2连接于绝缘节SI下行侧两根轨道G2之间;常开开关K连接于第一扼流线圈W1的中点M1和第二扼流线圈W2的中点M2之间;第一列车检测仪V1安装于距离绝缘节SI上行侧L1处的轨道G1旁,第二列车检测仪V2安装于距离绝缘节SI下行侧L2处的轨道G2旁;第一列车检测仪V1、第二列车检测仪V2的输出端、常开开关K的控制端均与测控单元CU相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20472014.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建筑用脚手架
- 下一篇:一种可供两人同时作画的画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