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热板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48745.7 | 申请日: | 200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4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濑尾伸城;堀久司;牧田慎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K20/12 | 分类号: | B23K20/12;B23K20/24;B23K20/2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茅翊忞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发明提供一种能提高传热板的热交换效率且能容易地进行制造的传热板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准备工序,在该工序中,在第一金属构件(2)上形成第一凹槽(5),在第二金属构件(3)上形成第二凹槽(6),将第一金属构件(2)与第二金属构件(3)重合,以通过凹槽彼此形成中空的空间部(K),并将热介质用管(4)插入空间部(K);以及流入搅拌工序,在该工序中,从准备工序中形成的临时组合构造体的第一金属构件(2)及第二金属构件(3)插入流入搅拌用旋转工具(55),使其沿着空间部(K)移动,从而使因摩擦热而塑性化流动的塑性流动材(Q)流入形成于热介质用管(4)周围的空隙部(P1)~(P4),其中,空间部(K)的宽度及高度中的至少一方设定成比热介质用管(4)的外径大。 | ||
搜索关键词: | 传热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传热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准备工序,在该工序中,分别在第一金属构件及第二金属构件中形成凹槽,使上述第一金属构件与上述第二金属构件对接,以通过上述一对凹槽彼此形成中空的空间部,并将热介质用管插入上述空间部;以及流入搅拌工序,在该工序中,从上述准备工序中所形成的临时组合构造体的上述第一金属构件及上述第二金属构件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插入旋转的流入搅拌用旋转工具,并使其沿着上述空间部移动,使因摩擦热而塑性化流动的塑性流动材流入形成于上述热介质用管周围的空隙部,在上述流入搅拌工序中,上述流入搅拌用旋转工具的压入长度设定为,使得工具主体压下去的上述第一金属构件或上述第二金属构件的金属的体积与填充于上述空隙部的塑性化流动的金属的体积及塑性化区域的宽度方向两侧产生的毛边的体积的和相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未经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548745.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