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抽油杆力学参数测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99748.9 | 申请日: | 2013-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4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中宇;李强;燕虎;王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5/16 | 分类号: | G01L5/16;G01L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计量测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井下抽油杆受力状况测量装置;它由长接头舱、短接头、双环密封件、应力集中滤波件和微电测量控制系统组成,长接头舱密封槽内套双环密封件,其空腔内安放微电测量控制系统,长接头舱外壁导线孔附近圆周方向绕贴应变片,构成测量轴向力和弯矩的桥式电路,应力集中滤波件与长接头舱套接,其鼓型部位内壁贴耐高温应变片,构成径向力桥式测量电路;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主要技术指标优良,最大耐压:40MPa,径向压力测量范围为:4N~100KN,轴向力为:35N~1200KN,扭矩为:50N·M~400KN·M,能在低于130℃、振动频率小于1000HZ及大振幅的条件下稳定工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抽油杆 力学 参数 测量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井下抽油杆受力测量装置,包含长接头舱[301]、短接头[305]、密封环[302]、应力集中滤波件[303]和微电测量控制系统[304],其特征在于:(1)一个长接头舱[301],外形类似于连接抽油杆的接箍,外部形状为具有台阶的圆筒形,包含内螺纹[30101]、导线孔[30102]、电气元件安装腔[30104]、梯形密封槽[30105]、内螺纹[30106]和装卡槽[30107],其内部为微电测量控制系统[304];应变片贴于导线孔附近区域,该区域没有径向力的干扰,只受轴向力与扭矩的作用,四组应变片组成测量桥路,应变片的栅长与长接头舱[301]的外径相适应;电气元件安装腔[30104]的内壁涂有绝缘隔热层,内部放置微电测量控制系统[304];径向力桥式测量电路[30409]和轴向力与扭矩测量桥式电路[304010]的引线通过导线孔引至微电测量控制系统[304];在梯形密封槽[30105]内装有密封环[302],每槽一个共两个,用于同应力集中滤波件[303]配合形成挤压密封,使油管内的多组态腐蚀性混合物无法渗入腔内,保持内部测量环境的相对稳定;(2)一个短接头[305],包含一段内螺纹[30503]、贯通外螺纹[30501]、梯形密封槽[30502]和装卡槽[30504]。内螺纹[30503]位于短接头[305]的大端,用于连接抽油杆,连接时用扳手卡住装卡槽[30504]进行旋入;外螺纹[30501]同内螺纹[30503]相配合,用于连接长接头舱[301],形成测量部分的主体;在梯形密封槽[30502]内装有密封环[302],每槽一个共两个,用于同应力集中滤波件[303]配合形成挤压密封,使油管1内的多组态腐蚀性混合物无法渗入应力集中腔[30302]内;(3)一个应力集中滤波件[303]为薄壁件,材料弹簧钢,局部特征是两端分别加工有左限位凸台[30301]和右限位凸台[30305],中部有应力集中腔[30302];应力集中腔[30302]的中间部位为凸起的纺锤状,该区域的外表面更易于与油管的内表面相接触,使压力尽量集中在该部位,形成局部应力集中区域;应力集中滤波件[303]套于长接头舱[301]的外部,形成间隙配合,应力集中滤波件[303]有轴向移动和轴向回转两个自由度,具有机械滤除轴向力和扭矩而只承受径向力的滤波功能,使抽油杆所承受的轴向力和扭矩无法传递至应力集中滤波件;通过在长接头舱[301]密封槽内安装环形密封件[302],使应力集中滤波件[303]在突出部位的内部形成密闭空腔,密闭空腔内壁为径向力敏感区域,在应力集中腔的内壁贴有多组耐高温电阻应变片,构成桥式测量电路[30409],感知应力集中滤波件[303]突出部位受力的变化,桥路的组数于应力集中滤波件[303]突出部位最大内径的大小相适应;在应力集中腔[30302]的内表面涂有隔热层;(4)一套微电测量控制系统[304],包含FPGA控制器[30401]、大容量蓄电池[30403]、大容量FLASH存储器[30404]、信号调理电路[30408]、电源控制电路[30408]、A/D转换[30407]、径向力测量桥式电路[30409]和轴向力与扭矩测量桥式电路[30401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399748.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