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栖蛇形子母机器人的桨身融合子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44921.8 | 申请日: | 2013-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3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文;李擎;苏中;刘福朝;付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合德专利事务所 11244 | 代理人: | 王文会;刘榜美 |
地址: |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栖蛇形子母机器人的桨身融合子模块。该子模块主要包括头盖、桨身融合部、尾盖。头盖为半球壳结构,其上分布有多个摄像头安装孔,顶部有连接孔;桨身融合部为双层套筒结构,外筒表面有桨叶的嵌合孔并安装有三个辅助翼轮,内筒设计有桨叶连接杆收纳槽和传动杆的限位卡口,桨身融合部内部包括舵机、桨叶动力传动装置、限位装置,桨叶动力传动装置包括连杆活塞传动装置和伸缩杆传动装置,限位装置包括活塞导轨筒和传动限位盘;尾盖也是半球壳结构,底部有连接孔。整个子模块重心设计在下半部,桨叶拥有创新的凹口设计和合页型可开合设计,顺应了水中运动时的流体力学特点以实现子体的划动能力,适用于水中探测等作业。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栖 蛇形 子母 机器人 融合 模块 | ||
【主权项】:
一种两栖蛇形子母机器人的桨身融合子模块,其特征在于:模块包括头盖(1)、桨身融合部(2)、尾盖(3),其中,头盖(1)上设有六个摄像头安装孔(10),顶部有三翼连接孔(14),内部设计有活塞导轨筒限位槽(15);桨身融合部(2)由外筒(4)、桨叶(5)、内筒(6)以及内部动力装置、传动机构和限位机构组成,三个桨叶(5)均匀分布于桨身融合部(2)的外围,分别由两瓣叶片组成,通过合页(18)经合页连接钉(13)固定,外筒(4)上均匀分布三个有传动孔的桨叶形融合孔,外筒(4)表面均匀分布三个辅助翼(9)并安装有三个辅助轮(8),筒内壁两侧有和头盖(1)和尾盖(3)的连接螺纹(26),内筒(6)设有桨叶连接杆收纳槽(7)和传动限位卡口(28),其上还有舵机固定台(27)和位置限定孔(30),舵机固定台(27)上有两个舵机连接螺孔(29),内部动力装置为舵机(24),旋转角度大于或等于180度,通过舵机固定螺钉(25)固定在内筒(6)的舵机固定台(27)上,传动机构包括连杆活塞传动机构和伸缩杆传动机构,连杆活塞传动装置由传动盘(23)和传动连杆(22)的组成,伸缩杆传动装置则由传动筒(20)和桨叶连接传动杆(19)组成,这样舵机(24)的转动先转变为活塞(21)的直线往复运动而后转变为桨叶(5)的圆周运动,桨叶连接传动杆(19)和传动筒(20)可伸缩配合,并将转动传递给桨叶(5),桨叶连接传动杆(19)上还设有桨叶限位突(33),限位机构包括活塞导轨筒(16)和传动限位盘(17),活塞导轨筒(16)通过三翼螺钉(12)固定在头盖(1)上,利用三翼紧固盘(11)和螺母对其进行固定,传动限位盘(17)上设有活塞导轨筒定位突(31)和桨叶连接传动杆轴座(32);尾盖(3)通过连接螺纹(26)和桨身融合部(2)连接,尾盖(3)顶部也有相应的三翼连接孔(14),并通过螺母和三翼螺钉(12)固定安装三翼孔紧固盘(1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未经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244921.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用于测量颅内压的装置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