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8832.2 | 申请日: | 2013-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1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夏燕敏;宋晓芳;苏智青;于志省;许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F220/56 | 分类号: | C08F220/56;C08F220/58;C08F220/06;C08F220/54;C08F226/10;C08F220/34;C08F2/30;C08F4/40;C09K8/5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产品固形物含量低及乳液不稳定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半连续聚合的方法,将含有丙烯酰胺等单体的水相分批加入到含有乳化剂的油相中,使得微乳液的聚合过程控制较为平稳并且微乳液稳定性好、可析出固形物含量较高。以微乳液重量份数计,包含20~70份的油溶性溶剂、5~20份乳化剂和助乳化剂、20~70份的含有丙烯酰胺聚合物水相的技术方案,较好的解决了该问题,制得的聚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直接或与其他油田化学品复配后用于油田三次采油用深度调剖、堵水、驱油等提高采收率的现场应用。 | ||
搜索关键词: | 聚丙烯酰胺 反相微 乳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聚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所述的微乳液由以下组分在复合引发剂的存在下反应制得;所述的微乳液组成,以微乳液的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a)20~70份的油溶性溶剂;b)5~20份乳化剂和助乳化剂; c)20~70份的含有丙烯酰胺单体的水相,单体在水相中的重量含量为40~70%;其中,所述复合引发剂,以微乳液的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1) 0.02~1.0%的氧化剂;(2) 0.02~2.0%的还原剂;(3) 0.03~2.0%的偶氮类化合物;(4) 0.01~1.0%的交联剂;(5) 0.1~10%的尿素、硫脲;(6) 0.01~0.5%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或二乙烯三胺五乙酸钠;(7) 0.01~0.5%的分子量调节剂;其中,所述油溶性溶剂选自脂肪烃、芳烃、卤代烃;所述含有丙烯酰胺单体的水相由非离子水溶性单体、阴离子单体、阳离子单体中的至少一种组成;所述乳化剂由亲油性表面活性剂和亲水性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所述的氧化剂选自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或过氧化苯甲酰中的至少一种;还原剂选自亚硫酸钠、亚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亚硫酸氢钾、硫代硫酸钠、氯化亚铁中的至少一种;偶氮类化合物选自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2,2'‑偶氮[2‑(2‑ 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中的至少一种;分子量调节剂选自异丙醇、叔丁醇、异丁醇、季戊四醇或一缩二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交联剂选自为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二乙烯基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23883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