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镀废水中铬离子的零排放处理回用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9495.0 | 申请日: | 2013-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3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吕经烈;刘国昌;周从章;李浩;李雪梅;伍卓威;冯世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广东普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闫俊芬 |
地址: | 3000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直接回用铬离子、不耗费高额化学药剂、不产生含铬污泥、对环境无污染、易于操作的铬电镀废水零排放处理回用方法及其装置。将离子交换法与膜分离法耦合,利用纳滤膜处理离子交换单元获得的六价铬离子再生浓缩液,将六价铬离子分离,实现电镀废水中六价铬离子的直接回用;纳滤膜产水用于离子交换纤维再生,可减少离子交换工艺对药剂的消耗,同时产水中未被纳滤膜分离的少量六价铬离子不会从系统中流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离子交换单元产水可通过深度处理获得纯水,实现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同时,此纯水可用于稀释纳滤膜浓缩液,减少纳滤分离、浓缩回用六价铬离子过程对外界水资源的消耗。 | ||
搜索关键词: | 电镀 水中 离子 排放 处理 方法 及其 装置 | ||
【主权项】:
电镀废水中铬离子的零排放处理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预处理1,去除含铬电镀废水中颗粒杂质; b.离子交换,将步骤a处理后的含铬电镀废水进行离子交换,以离子交换纤维作为离子交换介质,用于吸附处理水中六价铬离子,得到产水1和浓缩液1;所述产水1是指离子交换单元正常运行时,废水中铬离子被离子交换纤维吸附去除后获得的产水。所述浓缩液1是指离子交换纤维吸附饱和后,采用再生液对其再生处理,获得六价铬浓缩液; c.预处理2,采用砂滤和精密过滤组合工艺,将步骤b获得的浓缩液1中的颗粒性物质进行截留; d.纳滤处理,选取耐酸碱、耐氧化性纳滤膜,对经步骤c处理后的浓缩液1进行纳滤处理,将其中的六价铬离子与氯离子、氢氧根离子进行分离和浓缩,得到产水2和浓缩液2; e.药剂调节,在步骤d获得的产水2中添加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使其氯化钠浓度为16%~25%,氢氧化钠浓度为5%~15%,作为再生液,用于离子交换纤维再生; f.电镀回用,对步骤d获得的浓缩液2的水质进行检测,当氯离子浓度低于30mg/L时,将浓缩液2收集作为电镀回用水使用;当氯离子浓度等于或高于30mg/L时,将浓缩液2与步骤b得到的浓缩液1混合,用纯水对其稀释,使其铬离子浓度不大于25000mg/L,然后重复进行步骤c和d,直至氯离子浓度低于30mg/L时,作为电镀回用水使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广东普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广东普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229495.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