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铜膜连接金属镍颗粒组成的纳米链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71717.0 | 申请日: | 201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1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许少辉;费广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2F1/00 | 分类号: | B22F1/00;B22F9/00;C25D3/12;C25D3/38;C25D5/12;B82Y40/00;B82Y30/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任岗生 |
地址: | 23003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铜膜连接金属镍颗粒组成的纳米链及其制备方法。纳米链由金属镍颗粒与氧化铜膜交替连接组成,其中,金属镍颗粒径为6~130nm,氧化铜膜长15~50nm、膜宽30~50nm、膜厚1~10nm;方法为先对铝片使用阳极氧化法得到通孔氧化铝模板,再于通孔氧化铝模板的一面蒸镀金膜,接着,将其作为阴极,分别置于铜电解液和镍电解液中进行多次的交替电沉积,得到孔中置有交替连接的铜柱和镍柱的一面蒸镀有金膜的氧化铝模板,之后,先将其置于碱溶液中浸泡,得到由氧化铜膜与镍颗粒交替连接组成的纳米链阵列,再将其置于乙醇中进行超声分散,制得目标产物。它可广泛地用于磁记录、微机械性传感器以及生物医药方面,如药物的递送、高热疗法和磁分离等。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铜 连接 金属 颗粒 组成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氧化铜膜连接金属镍颗粒组成的纳米链,包含金属镍,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镍为颗粒状,所述颗粒状金属镍与氧化铜膜交替连接组成纳米链;所述金属镍颗粒的粒径为6~130nm;所述氧化铜膜的膜长为15~50nm、膜宽为30~50nm、膜厚为1~10n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071717.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检验科用采集装置
- 下一篇:卡车座椅通用试验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