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用钢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15926.5 | 申请日: | 2012-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4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华;郑建强;赵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42 | 分类号: | C22C38/42;C21D8/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任立;姚姣阳 |
地址: | 21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是一种针用钢的制备方法,包括电炉(或转炉)冶炼,炉外精炼(LF、或LF+VD、或LF+RH),钢坯连铸,加热轧制;在炉外精炼或炉外精炼+真空处理后,使钢中氮含量不大于80×10-6、氧含量不大于40×10-6;坯料在加热炉的均热温度为1000-1280℃,加热和高温扩散时间为2-7小时,开轧温度1000-1180℃,终轧温度800-1000℃,控制冷却使盘条具有均匀的索氏体组织(可有少量铁素体和珠光体),下游客户可直接拉拔,否则形成马氏体、贝氏体或网状渗碳体等异常组织,下游客户需热处理才能拉拔;轧制规格Ф5.5-6.5mm的盘条。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用钢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针用钢的制备方法,包括电炉或转炉冶炼、炉外精炼、钢坯连铸和加热轧制,所述炉外精炼为LF、或LF+VD、或LF+RH;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用钢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85‑0.95%,Si:0.10‑0.35%,Mn:0.10‑0.60%,Cr:0.01‑0.60%,Ni:0.01‑0.50%,Cu:0.01‑0.50%,Al:≤0.03%,P:≤0.030%,S:≤0.030%,N:≤0.0080%,O:≤0.0040%,余量为余铁和微量杂质;所述电炉或转炉冶炼工序中,铁水与生铁的重量占原料总重的比例为30‑90%,废钢采用碳素废钢,不加高磷或高硫废钢,出钢时采用包内合金化及预脱氧,加入锰铁、硅铁和碳粉作为合金料及石灰作为造渣料,出钢过程及出钢后的的增碳过程钢包底吹氩气强搅拌,强搅拌氩气流量为500‑700L/min,压力为8‑10bar,强搅拌10‑15分钟后吹氩气软搅拌,软搅拌氩气流量为150‑250L/min,压力为3‑4bar,出钢温度1560‑1680℃,控制终点钢水中C的重量百分比C≤0.20%,P≤0.020%,出钢时严禁下渣;所述炉外精炼工序中,脱硫和脱氧操作,精炼结束后吹氩气静搅5‑60min,静搅氩气流量为90‑100L/min,压力为1‑2bar,在炉外精炼或炉外精炼+真空处理后,使钢中氮的重量百分比含量小于等于80×10‑6,氧的重量百分比含量小于等于40×10‑6;所述钢坯连铸工序中,连铸中包烘烤温度1000‑1200℃,烘烤时间4‑8小时,浇注过程要全保护浇注,过热度小于等于30℃,使用高碳钢保护渣,中包液面高度300‑800mm,结晶器液面波动小于等于±8%,采用大方坯≥200mm×200mm、或小方坯<200mm×200mm或矩形坯浇注;所述加热轧制工序中,坯料在加热炉的均热温度为1000‑1280℃,加热和高温扩散时间为2‑7小时,开轧温度1000‑1180℃,终轧温度800‑1000℃,控制吐丝温度800‑1000℃,冷却速度5‑35℃/S,使盘条具有均匀的索氏体组织,可有少量铁素体和珠光体,轧制规格Ф5.5‑6.5mm的盘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515926.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