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精梳的纤维自然复位时间的判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87237.0 | 申请日: | 201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2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蒋秀明;李新荣;杨建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G19/10 | 分类号: | D01G19/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丽英 |
地址: | 30016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精梳的纤维自然复位时间的判定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将精梳纤维假设为纤维长杆件;(2)确定纤维在精梳机结构钳口内的长度;(3)确定纤维伸出精梳机钳口外的长度;(4)求解纤维在精梳机钳口内的长度部分的受力状况;(5)求解纤维伸出精梳机钳口外的长度部分的受力状况;(6)只考虑纤维的弹性势能,用能量法求解纤维的固有频率;(7)求解纤维复位时间。采用本方法可以在保证精梳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棉精梳机的产量并降低生产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纤维 自然 复位 时间 判定 方法 | ||
【主权项】:
基于精梳的纤维自然复位时间的判定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将精梳纤维假设为纤维长杆件;(2)确定纤维在精梳机结构钳口内的长度;(3)确定纤维伸出精梳机钳口外的长度;(4)求解纤维在精梳机钳口内的长度部分的受力状况,公式如下: Y 1 = q X 1 24 EI ( 2 L 1 X 1 2 - X 1 3 - L 1 3 ) + q L 1 2 X 1 2 × 6 L 1 EI ( L 1 2 - X 1 2 ) = q 24 EI ( L 1 3 X 1 - X 1 4 ) (0≤X1≤L1)(1);(5)求解纤维伸出精梳机钳口外的长度部分的受力状况,公式如下: Y 2 = - q L 1 2 8 EI X 2 + q X 2 2 24 EI ( 4 L 2 X 2 - 6 L 2 2 - X 2 2 ) = q 24 EI ( 4 L 2 X 2 3 - 6 L 2 2 X 2 2 - X 2 4 - 3 L 1 2 X 2 ) (0≤X2≤L2)(2);(6)只考虑纤维的弹性势能,用能量法求解纤维的固有频率,公式如下: ω 2 = EI ∫ 0 L 1 ( ∂ 2 Y 1 ∂ X 1 2 ) 2 d X 1 + EI ∫ 0 L 2 ( ∂ 2 Y 2 ∂ X 2 2 ) 2 d X 2 ρS ∫ 0 L 1 Y 1 2 d ( X 1 ) + ρS ∫ 0 L 2 Y 2 2 d ( X 2 ) (3)(7)求解纤维复位时间,公式如下: t = T 4 = π 2 ω = π 2 EI 480 ρS L 1 5 + L 2 5 L 1 9 9 + L 2 3 ( 135 L 1 4 + 234 L 1 2 L 2 3 + 104 L 2 6 ) (4)式中ω为纤维棉丛复位的固有频率,t为纤维棉丛复位时间,T为纤维棉丛振动周期,T=2π/ω,t=1/4T;所述的步骤(4)、(5)、(6)、(7)式中E为纤维棉丛弹性模量、ρ为纤维棉丛密度、S为纤维棉丛截面面积、I为纤维棉丛截面惯性距,L1为纤维棉丛在精梳机钳口内的长度,L2为纤维棉丛伸出精梳机钳口外的长度,X1为在精梳机钳口内纤维棉丛距给棉罗拉握持点距离,Y1为在精梳机钳口内纤维棉丛距给棉罗拉握持点距离为X1时纤维棉丛位移量,X2为在精梳机钳口外纤维棉丛伸出下钳板的距离,Y2为在精梳机钳口外纤维棉丛伸出下钳板的距 离为X2时纤维棉丛位移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387237.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波材料三维成型制造系统与方法
- 下一篇:一种桌面级3D打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