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系统耦合模式修复河流水质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384262.3 | 申请日: | 2012-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9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 发明(设计)人: | 米艳杰;盛连喜;何春光;王忠强;姜海波;王隽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E02B3/02;C02F3/32 |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东师专利事务所 22202 | 代理人: | 刘延军;李荣武 |
| 地址: | 130024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系统耦合模式修复河流水质的方法。本发明实现了河岸植被带系统、多功能塘系统、河道滩地微地形改造系统的有机耦合,形成形成耦合配套系统,较之单个的子系统具有更为复杂的内部组织和更为合理的结构,具有强化系统整体功能,放大系统整体效益的作用;有效地改善了河流水质、河流生态系统结构、生物栖息环境质量及其生态环境整体现状,增强了河流生态系统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完整性,是一种“近自然、多功能、高效益、可持续”的河流修复模式。充分利用水资源增加经济收益可以有效地缓解广大农村地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系统 耦合 模式 修复 河流 水质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系统耦合模式修复河流水质的方法,其特征是将河岸植被带区域、多功能塘系统及微地形调整系统三个系统耦合在一起,形成形成耦合配套系统:1) 选择河流两岸条带状区域作为,在区域内从靠近河流处开始向两侧依次按照水生或湿生植物、灌木、乔木、经济型灌木的顺序进行单纯或混合种植;2)多功能塘系统主要由进、出水系统及塘中生物操纵工程构成,进、出水系统控制引入的河水在塘内水力停留时间约为20 d,进水系统将河水引入塘中,修建进水渠,渠底呈阶梯状,出水系统将塘中利用后的水排入河道,在出水系统内设置芦苇人工湿地、溢流堰及香蒲植物栅,利用引入塘中的河水放养是鱼类,并采用空心菜、黄花鸢尾的植物浮床及太阳能动水机;3)微地形调整系统主要由砾石堆溢流堰和与河道主流水力连通的滩地泡沼构成,将地表水力联系隔离的滩地泡沼用沟渠进行连通形成蜿蜒河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师范大学,未经东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384262.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履带式推土机液压油在线过滤系统
- 下一篇:一种集装箱式数据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