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系统耦合模式修复河流水质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384262.3 申请日: 2012-10-12
公开(公告)号: CN102849903A 公开(公告)日: 2013-01-02
发明(设计)人: 米艳杰;盛连喜;何春光;王忠强;姜海波;王隽媛 申请(专利权)人: 东北师范大学
主分类号: C02F9/14 分类号: C02F9/14;E02B3/02;C02F3/32
代理公司: 长春市东师专利事务所 22202 代理人: 刘延军;李荣武
地址: 130024 吉***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系统 耦合 模式 修复 河流 水质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系统耦合模式修复河流水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污染是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受损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在我国随着对点源污染控制的重视及治理能力的提高,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人们为了生存需要,大肆开垦河流两岸滩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为增加经济收入逐渐提高农业生产的投入,未被利用的杀虫剂、除草剂以及氮磷营养物质随地表径流进入河道污染水质。为被利用的其生产过程中基本被开垦成农田。因此,面源污染的控制是河流水质恢复的首要条件。现阶段采用的人工湿地、前置库、生态沟渠、缓冲带及农业生态工程等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物的输出量,降低了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但由于其未能充分考虑经济收益问题,致使其控污效果难以维持,对面源污染的控制一直未形成有效的技术方案。

针对河流水体污染的生态修复,目前多注重河流生态系统结构调整,侧重微生境的营建,如通过丁坝等措施构建深潭、浅滩,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空间;通过建跌水设施提高水体流速、增加曝氧能力;或拆除硬质护岸,提高河流与河岸带间的水力连通性等,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河流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改善了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但是河流生态系统有其特殊性,它是连接陆地各生态系统的纽带,通过水分的运动将流域内不同的生态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复杂、开放、动态的系统。当前,很多恢复性研究往往忽略了这一特点,没有考虑各系统间的联合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河流自净能力的发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河流水质修复技术方面的不足,依据河流生态系统的特殊性,提出一种基于系统耦合模式修复河流水质的方法。具体是将河岸植被缓冲带系统、多功能塘系统和河道滩地上的微地形改造系统有机耦合在一起,通过系统间水力联系实现对两岸面源污染的截留与上游河道污染物的净化,改善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强化其水质净化的功能,并增加系统的经济收益。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河岸植被带系统是陆地系统与水生系统之间的交错地带,该子系统设计功能主要为过滤、截留两岸农田面源污染物、同时维持河岸稳定、防止河岸侵蚀而导致水土流失;多功能塘系统是以生物操纵为工作原理,能够实现河道水质净化、鱼产品生产、蔬菜与水果产出等诸多功能的子系统。微地形调整系统是利用自然河道内形成的大面积滩地,通过微地形调整技术,将河道滩地内自然形成的水泡、沼塘等连接起来,构筑相互具有水力联系的浅滩、深潭等湿地生境,在增加河道水体滞留时间,提高河流自净能力的同时,可为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多样的生境。将此三个系统耦合在一起,形成耦合配套系统。可实现对面源污染的截留与上游河道污染物的净化,改善生物栖息地环境质量,强化水质净化功能及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促进并增加耦合系统的经济效益。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 选择河流两岸条带状区域作为河岸植被带区域,在区域内从靠近河流处开始向两侧依次按照水生或湿生植物、灌木、乔木、经济型灌木的顺序进行单纯或混合种植。具体为水生或湿生植物,如由芦苇、香蒲、菖蒲、菰、薹草、雨久花、水莎草、泽泻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灌木主要是柳灌丛,如蒿柳、细柱柳、卷边柳、杞柳的组合,由此构成的水生或湿生植物和灌木带的宽度在左岸平均为16 m,右岸为10 m;由紫穗槐、小叶杨按1:2比例混合种植的乔木带,左岸平均宽度为5 m,右岸平均宽度为7 m;由李子、杏树、樱桃、山楂树按1:1:1:1比例组合构成的经济型灌木带,右岸平均宽度为20 m,左岸呈块状配置。

2多功能塘系统主要由进、出水系统及塘中生物操纵工程构成。进、出水系统控制引入的河水在塘内水力停留时间约为20 d。进水系统将河水引入塘中,修建宽0.7 m,深0.3-0.7 m的进水渠,渠底呈阶梯状,以形成跌水来增加入塘水体的含氧量。出水系统将塘中利用后的水排入河道,为强化净化塘排水的水质,在出水系统内设置50m2的芦苇人工湿地、高为20 cm的溢流堰及10 m2的香蒲植物栅。利用引入塘中的河水按2:2:3:2的比例放养是鲢鱼、鳙鱼、鲤鱼、鲫鱼,并采用面积为500 m2,27-45株/m2空心菜及黄花鸢尾的植物浮床及太阳能动水机2台,在增加水中含氧量、控制水质恶化的同时,为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并提高系统整体的经济收益,增强系统景观的可观瞻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师范大学,未经东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42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