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时序缺相控制三台三相异步电动机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5348.1 | 申请日: | 201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0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杜茂庆;刘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5/74 | 分类号: | H02P5/74 |
代理公司: | 鞍山华惠专利事务所 21213 | 代理人: | 赵长芳 |
地址: | 11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时序缺相控制三台三相异步电动机装置及其方法,由主控制箱1、副控制箱2和三相异步电动机M构成。主控制箱1包括控制单元、熔断器E、自动开关QF、接触器KM及三相三线制电源线,副控制箱2包括交流接触器KM、三相三线制电源线。根据接触器KM动作先后确定电源三相给出的时间差别,利用电源的三相给出的时间顺序不同,由控制系统选择不同的负载。本发明可以有效改善设备的运行条件和检修人员的作业环境,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检修人员的安全事故率,避免使用大量的电缆和昂贵的电缆滑车,极大节省材料和施工费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时序 控制 三台 三相 异步电动机 装置 及其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时序缺相控制三台三相异步电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主控制箱(1)、副控制箱(2)和三相异步电动机M构成;主控制箱(1)包括控制单元、熔断器E、自动开关QF、接触器KM及三相三线制电源线L‑L;副控制箱(2)包括交流接触器KM、三相三线制电源线L‑L;主控制箱(1)内三套熔断器E1,E2,E3依次联接在三相三线制电源线的火线进线侧L1、L2、L3,熔断器E1,E2,E3输出端火线依次为L1/1、L2/1、L3/1;自动开关QF1、自动开关QF2、自动开关QF3使用电线并联接在三相火线L1/1、L2/1、L3/1上;自动开关QF1输出线为三相电源线1L1、1L2、1L3;自动开关QF2输出线为三相电源线2L1、2L2、2L3;自动开关QF3输出线为三相电源线3L1、3L2、3L3;火线1L1联接接触器KM11任意一个主触点输入端,火线1L2联接接触器KM12主触点B相输入端,火线1L2联接接触器KM13主触点C相输入端,火线1L3联接接触器KM12主触点C相输入端,火线1L3联接接触器KM13主触点B相输入端;火线2L2联接接触器KM21任意一个主接点输入端,火线2L1联接接触器KM22主触点A相输入端,火线2L1联接接触器KM23主触点C相输入端,火线2L3联接接触器KM22主触点C相输入端,火线2L3联接接触器KM23主触点A相输入端;火线3L3联接接触器KM31任意一个主接点输入端,火线3L1联接接触器KM32主触点A相输入端,火线3L1联接接触器KM33主触点B相输入端,火线3L2联接接触器KM32主触点B相输入端,火线3L2联接接触器KM33主触点A相输入端;火线1L1、2L1、2L3、3L1、3L2分别经过接触器电接点KM11、KM22、KM23、KM32、KM33后,五根电线并联到L1’并引出主控制箱(1)外;1L2、1L3、2L2、3L1、3L2分别经过接触器电接点KM12、KM13、KM21、KM33、KM32后,五根电线并联到L2’并引出主控制箱(1)外;火线1L2、1L3、2L1、2L3、3L3分别经过接触器电接点KM13、KM12、KM23、KM22、KM31后,五根电线并联到L3’引出主控制箱(1)外,形成三相三线制电源并引到副控制箱(2)内;副控制箱(2)内三个交流接触器常开电接点KM14、KM24、KM34上端并联引到三相三线制电源L1’ 、L2’、 L3’上,三个交流接触器常开电接点KM14、KM24、KM34下端引出副控制箱(2)外部;接触器线圈KM14串联于接触器KM24和KM34常闭电接点,电源线起始于三相三线制电源的火线L2’,终止于三相三线制电源的火线L3’; 接触器线圈KM24串联于接触器KM34和KM14常闭电接点,电源线起始于三相三线制电源的火线L1’,终止于三相三线制电源的火线L3’; 接触器线圈KM34串联于接触器KM24和KM14常闭电接点,电源线起始于三相三线制电源的火线L1’,终止于三相三线制电源的火线L2’; 副控制箱(2)内部的交流接触器引出线对应连接三相异步电动机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195348.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