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螺旋状碳纳米纤维束的薄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05527.1 | 申请日: | 201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6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胜;任佳楠;孙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133 | 分类号: | H01M4/133;H01M4/1393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基于螺旋状碳纳米纤维束的薄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薄膜电极由铜箔集流体和生长在其表面的螺旋状碳纳米纤维束构成,其中,螺旋状碳纳米纤维束由数条碳纳米纤维螺旋缠绕而成,且碳纳米纤维的石墨片层垂直碳纳米纤维轴向。薄膜电极制备方法包括:将镍基催化剂负载在铜箔表面,然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铜箔表面生长螺旋状碳纳米纤维束。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薄膜电极的独特结构,使其具有较高的可逆比容量、良好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和较高的倍率性能;且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螺旋状 纳米 纤维 薄膜 电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螺旋状碳纳米纤维束的薄膜电极,其特征在于:薄膜电极由铜箔集流体和生长在其表面的螺旋状碳纳米纤维束构成;其中,铜箔集流体的厚度为10~30μm;铜箔集流体表面生长的螺旋状碳纳米纤维束的量为1~5mg/cm2,每条螺旋状碳纳米纤维束由数条碳纳米纤维螺旋缠绕而成,且碳纳米纤维的石墨片层垂直碳纳米纤维轴向。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305527.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