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螺旋状碳纳米纤维束的薄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05527.1 | 申请日: | 201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6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胜;任佳楠;孙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133 | 分类号: | H01M4/133;H01M4/1393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螺旋状 纳米 纤维 薄膜 电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螺旋状碳纳米纤维束的薄膜电极,其特征在于:薄膜电极由铜箔集流体和生长在其表面的螺旋状碳纳米纤维束构成;其中,铜箔集流体的厚度为10~30μm;铜箔集流体表面生长的螺旋状碳纳米纤维束的量为1~5mg/cm2,每条螺旋状碳纳米纤维束由数条碳纳米纤维螺旋缠绕而成,且碳纳米纤维的石墨片层垂直碳纳米纤维轴向。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步骤如下:
(1)将厚度为10~30μm的铜箔在乙醇中超声清洗10~20分钟以除去表面油污或其他污物,然后浸入浓度为20~40g/L的硝酸镍乙醇溶液中1~5分钟,取出后在50~80℃干燥0.5~3小时,重复以上操作3-6次,在铜箔表面负载镍基催化剂颗粒;
(2)将负载镍基催化剂颗粒的铜箔放入双温区管式炉的高温区,以樟脑为固体碳源放入双温区管式炉的低温区,将双温区管式炉密封后,沿低温区到高温区方向通入惰性载气,在双温区管式炉内形成惰性气体保护气氛;
(3)将双温区管式炉的高温区升温至设定温度,再将双温区管式炉的低温区升温至设定温度,利用惰性载气将低温区气化的樟脑带入高温区沉积反应1~4小时;沉积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惰性载气,将双温区管式炉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本发明基于螺旋状碳纳米纤维束的薄膜电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步骤(3)中所述惰性载气为氮气或氩气中的一种,惰性载气流速为40~80mL/分钟。
4.如权利要求2所述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双温区管式炉的高温区设定温度为600~800℃,低温区设定温度为200~4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552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